這些自詡為上流社會的人。
他們並不關注大家能不能吃飽飯,也不關注當前美國的大事。
他們只關注一些來自遠方的故事,似乎只有這樣才顯得他們博學多才,見多識廣。
即便這個講故事的人是一個他們討厭的中國人。
只不過他們似乎並沒有發現,這個中國人正在慢慢折服他們。
“蘇,你說說你的看法。”亨利說道。
其他人也目光轉向蘇羽。
蘇羽點頭,講述自己的看法,“從克里米亞戰爭發生以後的戰爭來看,這是最後一場依然遵從“騎士精神”、交戰雙方會在戰鬥間隙停火以便各自處理死傷者的大型戰爭。
而且這又是一場真正意義的現代戰爭,各種新技術例如新型來福槍、電報、蒸汽機船、火車等紛紛投入用於軍事用途,改變戰爭格局。”
眾人紛紛點頭,尤其是這些經歷過南北內戰的人,更何況這些人確實是比較有文化。
即便他們沒有親身參與到克里米亞戰爭中。
但這是第一場官方政策被公眾輿論左右的大戰,在出版自由的英國,還第一次出現戰地記者這一職業,記者在前方用電報發回的戰場報道,大大影響公眾對戰爭的看法。
蘇羽接著道:“我剛才之所以提到歷史學家們忽略了宗教因素,是因為那裡曾是奧斯曼帝國的屬地,有兩座被基督教徒視為聖地的教堂:伯利恆的聖誕教堂和耶路撒冷的聖墓教堂,都是由基督教教士控制的。
問題在於教士們分為兩派:由法國支援的拉丁人和由俄羅斯支援的希臘人教士。
雙方各以自己為正統,長期以來為誰是聖地的真正守護者這一問題爭得不可開交,最終導致兩派的後臺捲入一場直接對抗。
而交戰的每一方在上戰場時,都認為自己別無選擇,只能發動這場捍衛信仰的正義之戰,而上帝在自己一邊。”
“很精彩的看法。”斯坦福不由點頭,“你的看法確實是和那些歷史學家的看法不相同,我不得不承認,你不但是一個科學家,同時也是一個對歷史很有研究的人。”
亨利問道:“那麼你認為這一場戰爭帶來的後果有哪些?”
“很遺憾,我不得不談到這個話題,因為克里米亞戰爭的後果都與中國有關,一是俄國在歐洲及中近東的擴張受阻後,被迫將擴張重心轉向中亞細亞及中國;
另一個是拿破崙三世認為擊敗俄國後,法國已再次成為歐陸第一強國,拿破崙三世開始籌謀海外擴張,其首選目標便是要將印度變為法國殖民地。
而現在的越南,其宗主國為中國;為併吞越南,必先打擊中國;為此,法國挑唆英國聯合對中國發起英法聯軍之役。”
蘇羽嘆了口氣:“先生們,女士們,這是一場不正義的戰爭,這些惡棍不但攻入中國,還搶走了無數的奇珍異寶,而另一個惡棍沙俄則以“調停有功“自居。
並脅迫清王室割讓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從而成為最大的贏家。”
不過大家對他的話題不感興趣,反正被搶的又不是他們,死的又不是他們。
亨利岔開話題,道:“斯坦福先生,聊了這麼久,我感覺有些餓了,不知道我們能不能邊吃邊聊。”
“當然沒問題,亨利先生。”斯坦福馬上讓下人將飯菜送上來。
亨利轉頭看向蘇羽,“夥計,我早年做實驗的時候,在實驗室裡安裝一個火花隙裝置,然後又在在30多英尺處放一個線圈來接收能量,線圈和檢流計相接,形成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