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無聲目送他大步而去的背影,直到再無蹤跡。
解空喜極而泣:“師父。”
“那是?”苦厄大師良久不曾回神。
方才他接近凍僵的意識,被一股熾熱拉回,那是一蓬明亮的火光,升落往復,成住壞空盡入其中。
他甚至沒有死而復生的喜悅,一腔心神都被這火光所吸引, 其中有大道理、大禪機!
“去天章日金頂。”
……
秋意濃,距離三省陷落,不知不覺,已經過去了大半年,期間流淌的血與火,都隱於光陰長河之中。
不抵抗三個字,三千萬百姓飽受奴役, 朝不保夕, 多少人心灰意冷,多少倭人氣焰囂張。
然而這其中,也有不敢沉淪之輩,奮起反抗,以血火譜寫悲歌。
抗日救國軍,編制鬆散,自發聚集,和裝備精良的日軍天壤之別。
在這裡,有一把大刀片子,就算得上精銳了。
這樣的人員對付日軍,損失慘重不言而喻,多靠打游擊和騷擾。
人員聚了散,散了聚,像是東躲XZ的老鼠,最大的戰績,也不過叮日軍兩個微不足道的紅點。
身處黑暗之中, 難覓光明。
也許支撐他們的理由,只因胸膛中的熱血,尚未完全冷透了去。
不過今天,抗日救國軍第七團內卻是喜氣洋洋。
藉著朦朧的月光細觀這些漢子,不乏皮包骨頭、面黃肌瘦之輩,但即便是傷員,臉上都瀰漫著昂揚之色。
他們今天創造了不小的戰果,毀壞了日軍不少設施,如倉庫、工廠、派出所、事務所等,順便宰了十幾個倭人。
十幾個日本人喪命!
大戰果?
誠然如此,絕對沒有人開惡劣的玩笑。
儘管其中有一半都是倭人的後勤人員,但不掩蓋這是不得了的勝利,如果不是物資貧乏,足夠用酒肉來慶賀。
事實就是如此弔詭,鬼子佔領三省,可以說是不費一兵一卒,跟回自己家似的。
事實也是如此艱苦,血肉之軀,如何擋得住鬼子的槍炮,正規軍都相差甚遠,遑論他們。
所謂的抗日救國軍第七團, 實則是一些對鬼子有深仇大恨, 而不甘於嚥下這口氣的農民組成的民兵罷了。
稱之為團, 滿打滿算不過那麼一百多人,全團就七八根槍,大刀也就十幾把,甚至說,有人拿著木棒戰鬥。
當勝利的興奮過後,油然而生的絕望包裹了眾人。
他們認為不得了的勝利,可能連小打小鬧,都算不上啊。
一名十七八歲的戰士,抱著大刀片子,靠著土坡,經受夜風的吹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