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朝一日,我會化身妖鬼麼?’李無眠捫心自問。
……
惠泉是蜀地南部重縣之一,交通便利,有萬餘戶人家,多有良田。
然天下不太平,蜀地也受波及。
馬楊兩家本就是地主,多番天災人禍下,趁機兼併了近半田產,為惠安兩大老財主。
平民百姓沒了田地,稱之為佃農。
佃農受僱於地主,碰上個心善的還能勉強維生,反之處處受制於人,忍辱偷生。
早晨,李無眠行於官道,臨近惠泉,行人漸漸多了,面黃肌瘦不多提。
唯一值得慶幸的兩點,尚且不見人鬻兒賣女,也無有堂而皇之的流寇之輩。
距離惠安還有三五里地,官道旁有一條小徑,清晨的涼風從小徑刮來,過分陰涼了些。
周遭三三兩兩的行人,無不緊了緊袖子快步離開。
有本地百姓小聲抱怨:“大清早的,亂墳崗吹來的風比冬天還透骨。”
入縣,顯而易見周邊民眾面上的菜色,偶爾還能聽到幾聲‘咕嚕’聲,發出聲音的人捂著肚子,目光麻木。
不知誰叫了一聲:“楊老財主發善心,在縣東路口派遣夥計,給大夥施粥啦。”
便如於死寂的潭中扔下一塊巨石,水中了無生氣的魚兒們,竭力擺動著尾巴,呼啦啦朝投餵的源頭游去。
李無眠跟隨而去,但見數條長龍,楊府的管家,留著八字鬍,領七八個家丁,幾口大鍋裡,裝著淡白色的湯水。
貧民們拿著破爛的瓷碗,挨個上去領受米湯,楊府的管家和家丁,滿臉不耐煩,卻也不敢違抗主人家的命令。
一邊是不耐,一邊是麻木,涇渭分明,儼然施捨。
八字鬍管家,打半勺米湯,盛入碗中,貧民木然道謝,也只破碗裂縫間流瀉的淡白漫過指肚,才見一絲痛意。
管家打得幾勺,興許是想快點完成這無聊的任務,舀了一大勺米湯。
領受者是個帶著孩子的婦人,找遍陋室所有的碗,也不過巴掌大小,眼神尚且有光,時不時望向孩子。
孩子摸著自己的肚子,眼神希冀的望著大鍋,又轉到管家手中的勺子:“娘,我好餓。”
婦人細聲安慰:“馬上就有吃的了。”
孩子也很懂事,恭恭敬敬面相管家:“謝謝叔叔。”
八字鬍管家戲謔道:“小乞丐嘴巴還挺乖,接好了。”
“我們不是乞丐,以前有耕田的,年關五河幫的叔叔上門,說我們家不用耕地了,帶著我爹爹去幹大事……”
看到管家越發不耐,婦人連忙拉住孩子:“老爺,小孩子喜歡多嘴,您別和他一般計較。”
“我和乞丐計較什麼?”管家冷笑一聲。
孩子還想解釋,卻被婦人捂住嘴巴,拿碗的手伸了出去。
管家也不廢話,一勺米湯倒進碗中,很快裝滿大半碗,婦人覺得差不多,正要收回去,管家卻不停下。
孩子提醒道:“叔叔,已經滿了。”
管家權作沒聽到,繼續倒米湯,很快漫過婦人的拇指,滾燙讓她投來懇求的眼神。
“娘,是不是很燙嗎?”
“娘不燙。”
管家手中大勺一傾,米湯倒在婦人的手上,再也持握不住,肉眼可見幾粒漲大的米飯,混合在碎片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