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也是在農村老家的一些老年拆遷房那裡見過,是過去沂蒙山區老百姓常用的建築方式。
那個時候買不起磚,也沒有水泥,便用石頭做地基,用黃泥搭配麥稈之類的東西,混合在一起,壘成牆體。
要不怎麼說古人的智慧不容小覷。
這種黃泥製成的建築材料,雖然沒有水泥磚石結實,但卻能安穩的庇護老百姓許多年,替他們遮風擋雨。
很快車子就開上了山坡。
此時房舍變得越來越多,雞鳴犬吠之聲,漸漸鼎沸了起來。
房舍之間不時有孩童在其間遊玩穿行,嬉笑聲爽朗清脆。
車子在一棟磚瓦房前停了下來。
齊書記說道:“這就是咱們得村委會,大家先喝口水,一會我在帶你們去地裡看看。”
李旭幾人帶來的礦泉水,早就灌進了肚子,自然欣然同意。
幾人下了車,走進了這個雖然是磚瓦房,但明顯面積不大的村委會大院。
“來,嚐嚐,咱們山上的泉水,純天然的,很多下邊莊裡的人,都騎摩托車,來咱這拉水。”
齊書記給四人用紙杯子各倒了一杯溫開水。
李旭喝了一口,回味清甜,沒有絲毫的刺激味道。
“這才是真正的礦泉水。”李旭笑道。
“李老闆要是願意喝,咱回頭給您捎一桶。”
“不用,不用。”李旭趕忙擺了擺手。
過來一會,又有兩個中年男人趕了過來,都是村裡的人。
閒聊了一會,眼見休息的差不多了,李旭便讓齊書記帶著他們去看看田地。
畢竟這是此行最重要的事情。
一行人走出村委,繞過村裡狹小彎曲的小路,沿著一個個石頭堆砌的臺階,越過了一個小山坡。
等過了山坡,李旭抬眼望去,之間整個山坡的背面,崎區的山側上佈滿了一塊一塊的農田。
宛若書中所描述的山中梯田。
但與梯田又有不同。
梯田雖然也是一塊一塊的,有高低之分。
但相對比較規整,層次也較為分明。
這裡的田地不同。
每一塊田地都像是從岩石手中搶過來一樣。
模樣好不規整,高低也不平。
就像是信手塗鴉一般,隨便畫了幾片農田。
齊書記指了指遠處的山巒,說道:“這後邊的一大片,那邊的一片,還有那邊,都是咱們村的。其中後面那一大片,就是李老闆您承包的地。”
李旭看著遠處山石夾縫中的梯田,不由的哭笑不得。
早知道是這個樣,他連來也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