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馬西亞城被攻破之後,匈奴人高舉屠刀狠狠的劈在本都人的身上。如此慘絕人寰的景象,開始隨著有心人的散佈差傳遍了整個世界。
各國雖然極度反感匈奴人的做法,但他們也沒有做出什麼實質性的表示。屠殺跟他們並沒有多大的關係,他們最多狠狠的譴責一番罷了。
地獄一般的城池之中一群頭戴獸皮帽的人影來回穿梭。沒想到這做被屠城的城池居然還有人存在,但當你仔細看的時候會發現這些人影正是屠城的元兇。
屠城之後的匈奴大軍就在城池裡面修整,到現在還有不少的本都女人還在他們手中。作為兩性生物, 長時間沒有看見異性會讓他們的荷爾蒙積壓的太久。
而被攻破阿馬西亞城就成了被髮洩的物件,城中無數的本都女人在匈奴士兵的施暴下被折磨致死。這也正是冒頓保證軍隊充滿戰鬥力的手段之一。
城中的角落裡面還有厚重的喘息聲以及絕望的慘叫聲,但這些都跟冒頓沒有關係。他現在考慮的是接下來的進攻的方向,他帶著匈奴大軍來到這裡可不是為了旅遊。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一場戰爭,帶走的人命往往成千上萬。其中不乏戰死沙場的軍人,可更多的卻是無辜的平民百姓。
不僅是匈奴,就算是在中原大地, 屠城作為一種軍事手段也屢見不鮮。
以一個現代人的思維來看, 屠城是一種極端殘酷血腥的行為;可放在當前的時代,屠城的存在必然有其合理性。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後勤往往是決定一場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只有充足的後勤補給才能保證軍隊的戰鬥力。
即便是在本土作戰,後勤還難以完全保障,更何況是在敵方勢力範圍內作戰呢。因此,軍隊的指揮者往往下令屠城,從老百姓那裡掠奪物資。
我們都知道善財難捨,即使是面臨死亡的威脅,也有很多人不願放棄自己的財產,更別說在這個時代,沒有了糧食最終也難有活路。所以,屠城這種高效快捷的掠奪手段就成了很多將領的首選。
冒頓也曾想把這本都人全部俘虜然後賣給大秦,不過匈奴現在根本沒有這個時間。雖然拿下本都王城,但其他的城池還有很多,這些城池還擁有不少的兵力和人口, 對匈奴來說絕不是一個好事。
屠城也是冒頓打算給本都個城池施加壓力, 威懾他們。
當一個人兇名在外的時候,人們往往會對他產生畏懼的心理,這是一個淺顯易懂的道理。
個人如此,軍隊亦然。當一支軍隊有了屠城的行為後,與它作戰的軍隊往往會承擔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這種壓力對於站在它對立面的百姓表現得更加明顯。
三國時期,曹操率軍攻打荊州。面對來勢洶洶的魏軍,當時的荊州牧劉琮直接選擇了投降。
劉琮為什麼不敢抵抗呢?這是因為曹操早有屠城的先例,比如他在攻打徐州的陶謙時,屠戮了數十萬男女。
“初平四年,曹操擊謙,破彭城傅陽。謙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還。過拔取慮、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後漢書》
因此面對魏軍, 無論是荊州的軍隊還是荊州的百姓,都從心底裡害怕。劉琮心知在這種情況下荊州難以戰勝魏軍。
曹操不戰而屈人之兵, 靠的就是他屠城的兇名。
谷鋧
在戰爭中,面對生命的流逝、死亡的威脅,士兵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從戰場上退下來的美國士兵,就常常因為戰後心理問題做出自殺或他殺的危險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