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5年,距離秦二世胡亥被趙高殺,秦三世子嬰被項羽所殺已經過去了兩年。
不過這些都是原本應該發生的事,但現在都過去了,一切都改變了。
今年是秦始皇嬴政稱帝后的第十六個年頭,秦國的三五計劃剛好進入了第三年。楊子墨也到了三十有七的歲數,在始皇帝的支援,他的帶領下大秦變化了很多。
秦國的影響力不僅抵達世界諸國,勢力範圍更是抵達北荒、東荒大陸。
經過一輪的洗牌下來,整個中洲地區只有孔雀半島、大夏王國以及生活在中南半島上的孟高棉語族三個地方還沒有納入秦國的統治。
在秦星這顆星球,大秦帝國是唯一的超級大國。無論是民生、軍事、經濟、科技、文化等等都是處於領先位置。
經過多年的發展,全國已耕種土地達三億多畝,天然牧場更是高達兩百多萬平方公里。
帝國每年的糧食產量足有八百多億斤,足夠全國百姓三年食用所需。更不用說每年帝國產出的雞、鴨、魚、兔、豬、羊等提供的肉食。
百姓們的生活更是豐富了不少,隨著各國的關係日益加深以及船隊往返北荒、東荒等地。世界各地的農作物、蔬菜種子、水果等更是在大秦大規模的種植培育。
以前秦人的飯食不僅簡單粗糙,而且每日兩餐還沒有肉食。現在的秦人不僅一日三頓,隔三差五還能吃一頓肉食。
生活水平的提高讓新出生的秦國孩子比父輩更是健康了不少,平均身高更是增加了三厘米。
新生代的身體素質不僅比上一輩的增加很多,受教育的人口也大幅增加。
據統計,教育還未改革之前。整個秦國的識字率不到百分之五,而現在全國的識字率已經達到百分之三十五。新生代的孩子們百分之七十都會識文斷字,這些都得益於各地鄉學的開設。
為了更好的讀懂朝廷的政令,百姓們也會主動的學習文化知識。雖然他們僅僅是為了搞清楚朝廷的政策,但整個國家的文盲也因此降低了很多。
現在的秦國,除了及其偏遠落後的地區,朝廷會要求所有的適齡兒童必須入讀鄉學,楊子墨把他稱作六年義務教育。這件事是始皇帝親自下令要求的。
秦國的各行各業對人才的需求非常的大,這也間接的提高了百姓們送孩子讀書的積極性。
帝國的疆域太大,需要的官員更是多不勝數。
全國百姓都知道官家的福利待遇有多好,誰都希望自己的後代端著鐵飯碗。
而吃皇糧的基礎便是縣學及其以上畢業的文化水平,至於想去從軍什麼的。不會識文斷字的人根本沒有資格去應徵,軍隊也不會收,除非你有特長!
現在是和平年代,軍隊的要求自然也上升了不少。而且隨著武器裝備的不斷升級、更新、換代,秦軍作戰模式也有了一些細微的調整。
整個國家都在進步,百姓們自然也要緊跟朝廷的步伐,否則只會被時代所拋棄。
四大鋼鐵基地的建設投產讓大秦有了充足的鋼鐵修建各種基礎設施,特別是貫通東西南北的鐵路幹線的計劃,讓帝國未來的輸送能力得到空前的提升。
連通長江、黃河的運河開工修建,讓南北兩大水系在未來連線起來,水運的好處也會在未來體現出來。
三大帝國大型造船廠也依次投入了生產建設,各種型別的海船下餃子般的先後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