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是蒸汽時代之後最偉大的發明,電的應為成就了工業的第二次革命,使人類社會進入了電氣時代,我們可以用電燈照明,電話、無線電溝通,機械生產用電動機做動力等等。
電的發現和廣泛使用是地二次科技革命的結果同時也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資本。它的發現給人類生活帶來很多方便。
電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有兩方面:能量的獲取轉化和傳輸,電子資訊科技的基礎。電的發現可以說是人類歷史的革命,人對電的需求誇張的說其作用不亞於人類世界的氧氣,如果沒有電,人類的文明現在還會在黑暗中探索。
雖然楊子墨的手中有很多關於電力的知識,也能做出簡單點發電機,但是產生的電量沒什麼用。想要大規模的生產電,秦國目前的能力還是做不到的。
1831年法拉第發現當磁鐵穿過一個閉合線路時,線路內就會有電流產生,這個效應就是電磁感應。是他一項最偉大的貢獻。他並由此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能產生連續電流的發電機。
從此人類進入了電器應用時代,各種實用電器開始紛紛湧現。
而真正讓電力達到規模化時代,還是在1879年愛迪生髮明瞭世界上第一隻實用的白熾燈泡,各地的發電廠才迅速發展起來。
而1882年在紐約曼哈頓地區投運的珍珠街發電廠被稱為世界最早的發電廠,它擁有6臺120 kw 的蒸汽機發電機組。不過它所使用的燃料卻是汽油和柴油。
雖然秦國也有石油,也能火力發電,還能水力發電。但是其中所有涉及的技術,可不是科學院一時半會能夠研究明白的,更不用說投入使用了。
就算發出了電,電的傳輸,電壓的控制,電路的建設,各種電器等等都要消耗大量的時間去研究。
秦國現在的生產力可沒有那個本事全國用電,就算只是咸陽使用電力。所消耗的資源可不是一星半點,電這東西可不是想用就能用得起的。
最方便的便是火力發電,但是以秦國現在採煤的技術,煤炭的消耗可供應不起。畢竟電這個玩意,可是即產即用的。可不能像糧食一樣放在倉庫裡,過幾年還能拿出來吃。
另外一個願意便是,交通運輸工具的落後。雖然有了水泥路,但是馬車和牛車的運載量還是太小。為了供應火電廠,得要多少牛車拉,成本太高了。
這也是楊子墨對秦始皇哭訴缺電的原因。
秦始皇雖然也知道電這玩意的好處,但是他也沒有辦法。科學院也在研製水輪機,汽輪機等用於組建發電機組的核心部件。
“國師,朕相信你!”
秦始皇只能把希望寄託在了楊子墨的身上,科學上的事情還是讓他自己決定便好。
“陛下,機槍手來了!”
楊子墨也只是發發牢騷而已,他知道這些事不能著急,飯要一口一口的吃。正好這會,玄鳥衛的機槍手們都走了過來,三人一組,推著固定在兩輪車上的手搖式加特林。
“國師,這不就是多裝了幾根槍管嘛,能有多大的威力。最多就是比一般計程車兵,射的更多罷了!”
馮去疾這老頭還是老樣子,一副槓精的嘴臉,看見什麼都想說幾句。好在大家同殿為臣,也相處了這麼多年,已經見怪不怪了。
“馮大人不如打個賭,要是本君贏了。你可得把家中收藏的《道原》第二篇借與本君。”
最近修煉途中,楊子墨寸縷不得進,就想把《黃帝四經》研讀一番。
“好,國師要是輸了。醉仙佳釀十壇!”
“那就定下了!”
“來人,上道具。”
楊子墨拍了拍手,讓人把早就準備好的道具拿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