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軍醫的治療下,士卒們紛紛恢復如初,此時更有心情來觀賞這沿途的風景來。
漸漸的月色開始悄悄的降臨,今晚的天空沒有月亮,整個世界都變得更加的黑暗和朦朧,唯有船隊裡面其它船隻上面來的燈火可以讓人感覺到一絲絲的安全感。
走回指揮室的司馬昂看著唯一的海圖,拿出了指南針和六分儀,在上面繼續開始了計算。夜間的航行才是最考驗船隊的時候,稍不注意就會偏離航向,輕則增加了航程,重則遇見了風暴船隻就會有被吞沒的情況發生。
司馬昂所使用的筆是科學院特別製作的炭筆,因為毛筆在顛簸的船隻上使用的時候,墨汁會四處飛濺,根本無法使用,而炭筆子這種就是為了解決書寫特別製作的。
而科學院為船隊研製的所有工具之中,最重要的便是六分儀了。
六分儀是用來測量遠方兩個目標之間夾角的光學儀器。通常用它測量某一時刻太陽或其他天體與海平線或地平線的夾角﹐以便迅速得知海船或飛機所在位置的經緯度。
六分儀的原理是牛頓首先提出的。六分儀具有扇狀外形﹐其組成部分包括一架小望遠鏡,一個半透明半反射的固定平面鏡即地平鏡﹐一個與指標相聯的活動反射鏡即指標鏡。六分儀的刻度弧為圓周的1/6。
六分儀算是航海時代最重要的儀器,西大陸的人也是在十八世紀才真正將它發明出來。
它的原理並不複雜,非常的簡單,真正難的是製造六分儀的無色玻璃和望遠鏡。不過有了楊子墨手中的資料,大秦自然燒出了玻璃。也做出瞭望遠鏡。
而無色玻璃的製造經過工匠們的研究也被製造了出來。司馬昂最開始前往秦島的時候,船隊就裝備瞭望遠鏡和六分儀。
這些年更是培養了不少的船員,能夠熟練的使用六分儀。
司馬昂將六分儀放在水平位置上,壓住夾子,鬆開讀數尺,將北極星透過六分儀上面的望遠鏡調到眼前的海平面,接著開始不斷調整下方的讀數的位置,讓北極星的位置處在望遠鏡的視野中間。
接下來司馬昂反覆搖擺六分儀,以確定北極星確實是處於視野的中間位置,記下度數,再拿出表格對照,然後一旁的船員拿出紙筆還是快速的演算起來。
“將軍,船隊的位置已經確定了。”
“東經159°50′47″,北緯50°35′11″”
船員快速的報出了位置。
“船隊向左五度,駛向這個位置修整!”
司馬昂用手指著阿留申群島西段的據船隊最近的小島,船隊將在附近海域修整,補充淡水。
“船隊向左五度航行!”
傳令兵拿出了火把還是給領航的船隻發出訊號。
隨著領航船隻的調整,龐大的船隊也開始緩緩調整,在朦朧的夜色下快速消失。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