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信鴿與密碼 (第1/2頁)

鴿子,是一種很常見的鳥,在世界各地都廣泛飼養。

我們平常所說的鴿子只是鴿屬中的一種,而且是家鴿,家鴿中最常見的是信鴿,主要用於通訊和競翔。

信鴿通訊具有傳遞資訊準確、機動靈活性強、裝置使用簡單、不受地形限制、不受電磁干擾等長處。

而信鴿通訊的原理是主要是利用了鴿子強烈的歸巢效能。

信鴿長距離的歸巢主要依靠磁場辨認、記憶力(磁場盲區)、視力聽力辨認。

由於地球上不同地方有著不同的磁場,鴿子就靠磁偏角確認目的地的方位。

離目的地近了的時候,磁偏角減小,鴿子只能靠著之前的記憶,往目的地的方向走;當鴿子飛出磁場盲區的時候,已經離家比較近了,然後靠著鴿子本身極佳的視力和聽力,回到目的地。

在華夏曆史中文獻記載春秋戰國時代就有關餵養鴿子送信,肉食,觀賞記述。

漢劉邦枯井放鴿,解除了敵兵狐疑而脫險。唐朝宰相張九齡是一位出色的養鴿家,他曾用鴿子與親朋通訊,號日“飛奴傳書”。

南宋高宗趙構,因玩鴿而不理朝政。近代藝術大師梅蘭芳利用信鴿家飛訓放時練出了一雙好眼睛。民國時期名譽主席宋慶齡就極愛養鴿,以鴿自娛娛人,陶冶情操。

秦國也有鴿子的馴養,但是並未作為有效的傳遞手段,更多是靠人和烽火臺來傳遞資訊。

最主要的原因是鴿子的馴養非常耗費時間,另外就是資訊的保密手段太過單一,鴿子很容易被百姓誤殺造成情報的丟失,還容易引起敵人的注意,造成情報被敵人所獲。

不過信鴿的優點還是有用的,特別是遇到緊急的軍情,比現在大秦羽翎騎士速度更加的快,比烽火臺傳遞的情報更加詳細。

信鴿與驛站的配合使用才是最好的辦法,至少在電報機出現之前,是最有效的傳遞手段。

信鴿和驛站都是大秦有基礎的,最主要的還是情報的加密,華夏曆史中各朝各代加密的手段也都不同。而主要分為五種。

其中一個就是最早使用的粘土封,又稱泥封。大秦現在用的就是這種方式,即在介面處,敷以特製的膠泥,再在膠泥上蓋上呈報人或部門的印章。

因為大秦之前的文字是刻在“竹簡”或“木板”上。所以便出現了木牘封和竹簡封兩種,

竹簡封,是將竹簡捲起來,然後用繩子捆起竹簡,在繩子結紮處,敷泥蓋章。

木牘封,則是在木板上寫字,然後用一塊或兩塊規格相似木板,彼此亞蓋住,介面處敷泥蓋章。

還有一種屬於,木牘封的高階版,即裝在木盒裡,在木盒外面介面處封泥蓋章。

而到了三國後期,基本上盛行紙張和綿帛,這時候信件,尤其是平常信件(保密程度不高),封緘通常採用棉紙封。所以又稱棉紙封。

楊子墨造出紙後,秦國的文書都換成了紙張或者是絲帛。因為蒙恬發明了毛筆,所以現在秦國都換成了棉紙封這種加密手段。

第三種,就是了火漆封,在後世朝代非常的普遍。

其實就是“封蠟”。以松脂、石蠟、焦油加顏料混合加熱製成塊條狀,一般呈紅色或棕紅色。在使用時,將封蠟用火一烤,猶如蠟燭一樣,熔成稠狀,然後滴在封口處,然後蓋章。

這種方式既美觀又能有效保密,所以被廣泛使用於機密檔案傳遞。此外,火漆還應用於雞毛信的雞毛粘合,以防雞毛脫落。

最新小說: 大唐嫡子 這個郡馬爺是奇葩 不會真有人覺得當昏君很簡單吧 大秦:最窮宰相,始皇求我貪汙 逍遙贅婿王爺 亡國後,她復活成功跑路了! 滿朝奸臣,你讓朕怎麼當千古一帝 送我去和親,可我是太子啊母后 漢末之我能召喚千古英雄 璞玉星合 錦屏春 假太監:從攻略貴妃開始 大唐從挽救長孫皇后開始 三國:成為瑟提來搗亂 求求了,惡毒真千金就想被亂棍打死 架空之老大是冰山少女 三國:砍我!拼團秒殺劉備! 飲馬出關山 穿越:赳赳大秦,做我打工人 大唐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