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咸陽城一百多里地的頻陽東鄉,是帝國上將軍王翦的老家。
今年的王翦已經七十有一,在古代能活到這個年紀已經是很長壽的人了,何況是作為武將能活到這個年紀更是沒有幾個。
現在的王翦已經是滿頭白髮,臉上佈滿了皺紋和老人斑,一副垂垂老矣的樣子。
大秦兼併六國後,王翦就卸甲歸田了。後來楊子墨很多的改革,其實他都看在眼裡,作為軍功傳家的家族,軍改可是觸碰到了王家的利益。
除此之外,王家也是擁有封地最多的貴族,土改同樣傷害到了王家的利益。為此楊子墨可是前前後後找了王翦無數次,後面才說動了王翦第一個支援改革,有了王翦的帶頭,事情總算是有了起色。
軍隊的支援就是改革最好的後盾,不過王翦卻說過自他會死死盯著看著大秦的發展,要是達不到楊子墨說的景象,他一定會親手推翻這些改革。
不過隨著改革之後,整個大秦開始迸發出了生機,開始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王翦也同樣放下心來。
而他當初急流勇退原因有很多。除開功高震主之外,還有就是身體。
王翦作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二十多歲就參軍征戰沙場,到目前已經征戰了大半輩子,一身的軍功都是用身體換來的,長年累月下來身體也是充滿了病痛,戰爭在他身上留下了許多的痕跡。
年輕的時候身體還能抗住,沒有什麼太大的感受,但是隨著年紀越來越大,王翦的身體也愈發的糟糕。
軍中的吃食也是極為不規律,每逢戰事都是匆匆吃了幾口,長時間下去身體就會扛不住,再加上軍中的武將都愛喝酒,更是讓身體變得更差。
五年前楊子墨邀請王翦擔任軍事學院的特邀講師,為年輕一輩的人傳授行軍打仗之法,並派人記錄下來,整理成冊。
不僅因為他是軍務院的大臣,還是大秦的上將軍!
他的作戰經驗,帶兵能力都是很寶貴的,楊子墨需要他把這些傳給新一代的將領。
他不僅僅能替大秦開疆拓土,攻城略地,還能替大秦培養賢才!
這次本來他在老家修養了一段時間,準備明年開春才會去學院授課,沒想到楊子墨搞出了比武大會,遴選天下賢才。
收到訊息的王翦一下子就坐不住了,他的一身所學還沒有找到能夠傳承衣缽的人,兒子王賁、孫子王離兩人也都只學了三成,根本傳承不了衣缽。
既然要遴選天下賢才,王翦也要來看看,能不能替自己找一個傳人。
而收到王翦回咸陽的訊息,剛剛朝議完畢的是秦始皇等人紛紛要去見見老將軍。其他的文武百官也紛紛跟上,一是在陛下眼前混個眼熟,另一個是跟老將軍熟絡熟絡關係,希望在學院多多指教自家的後輩子孫。
現在誰都知道帝國軍事學院畢業的學子都是朝廷未來的中流砥柱,所以為了讓後輩子孫進入帝國學院學習,可是耗費了不少的心。
秦始皇剛剛走出皇宮就看見抵達宮門口王翦的馬車。
“陛下萬年,大秦萬年!”
王翦在侍從的攙扶下,對著始皇帝鞠躬行禮。
“上將軍快快起身!不必如此多禮!”
秦始皇趕緊,將王翦扶了起來,看著滿頭白髮的王翦,嬴政一時間難以言語。
楊子墨也跟在始皇帝后面也是走了出來。
“上將軍!”
“國師,好久不見!”
楊子墨躬身行禮道,對於真正的英雄,他是打心裡佩服萬分的,王翦就是其中一人。
“上將軍勞苦功高,不如歇息一番。今晚醉仙樓子墨給老將軍接風洗塵,還請陛下賞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