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任務又被調整了,端人的碗,服人的管,沒法子啊!新工作以前從來沒有接觸過,兩眼一抹黑,啥都不懂,一天天地忙得昏天黑地還滿腦子漿湖。現在我是連每天一章更新都不敢保證了,如果每天早八點沒有更新的話,那就是沒有,大家罵我一頓好了。不過我還是會努力地保證更新的。)
天宋五年的夏天,比前幾年都要更熱一些,但相比起如今宋遼之間的對峙形式,卻又顯得不算什麼了。
自從天宋三年雙方在睢縣爆發了一場雙方參戰士卒達十萬人的大戰之外,兩年以來,兩邊都顯得極是平靜。
睢縣那一戰,是註定會被載入史冊的。
這一場戰鬥,是東京被攻陷之後,大宋軍隊面對遼**隊的一次絕對性的勝利,雙方各有數萬人參戰,而且火藥武器大規模地出現在戰場之上。
數十門火炮同時發射在數里之外便開始掃蕩衝鋒的遼國騎兵,然後又在近百步範圍內,以密集的神臂弓進行覆蓋性射擊,讓衝過火炮範圍的遼國騎兵再遭打擊。
而遼國騎兵,則使用投擲性的火藥武器,對於宋軍密集的步兵陣容進行攻擊。
步兵方陣,本來是宋軍對付遼國騎兵衝擊的看家法寶,但在火藥武器的攻擊之下,一時之間損失慘重。
這一戰,雖然最終以大宋取得勝利而告終,但宋軍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而這一戰也代表著從那時起,戰爭的面貌正在一步一步地發生改變。
兩年的平靜時間,對於這個天下的百姓,特別是北方的百姓,並沒有帶來什麼好處。
因為遼國與他的附屬國正在努力地積蓄著在他們看來足以毀天滅地的力量,要以泰山壓頂之勢,橫掃宋國,絕不給宋國有任何喘息的機會。
更重的賦稅,更重的徭役,加之在北方百姓的身上,別說是偽晉、偽趙、偽齊這些曾經的大宋領土上的百姓,便連遼國本土,也叫苦不迭。
如果不是這些年,承天皇太后蕭綽主持的政改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從而緩解了遼國本土的內部矛盾,只怕遼國內部早就先亂了起來。
遼國的政改,使得權利高度集中到了中京朝廷手中,嚴格來說,也就是集中到了承天皇太后蕭綽手中。
而蕭綽的目的,就是要在短時間內與宋國進行最後的決戰。
忍得一時之痛,換來長治久安。
這便是蕭綽用來說服遼國權貴們的策略。
而耶律珍、耶律隆緒等這些深悉宋國內情的遼國***也認可蕭綽的這一國策,帝黨與後黨在這件事情之上,達成了難得的一致。
誰都不想再與盤踞在江寧的新宋再來一個幾百年的對峙。
而且現在看起來,江寧新宋就是一條正在茁壯成長的幼虎,如果不能在他尚處幼年的時候,便將他扼殺,將來誰勝誰負,真還說不準。….
睢縣一戰,更是給遼國精英們提了一個醒兒。
盧本安不是廢物,那一戰,除了偽齊國的陳天松見識不對熘之大吉之外,其它地方,盧本安的指揮與佈置,並找不出太多的問題。
而後來的覆盤,也清楚了即便陳天松不跑,這一戰,遼國也沒有獲勝的希望,只不過是能給宋國造成更大一點傷害而已。
愈是覺得江寧新寧已經露出了猙獰的爪牙,再次發動南征的腳步也就越來越急促了。
而在河北路、京畿路、京東路等邊境地區,人們已經感到了戰爭的陰雲已經沉甸甸地壓到了他們的頭上。
也就是這一個八月,關於西軍的一個驚天的訊息,震驚了整個中京。
大夏王蕭定統率下的西軍,宣佈重歸大宋旗幟之下,蕭定去王位。
而大宋重新成立了安西大都護府。
蕭定任安西都護府都護,加太師銜。
與唐時的安西大都護不同的是,蕭定任都護的這個安西大都護府,還將青塘納入到了大都護府的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