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是參與了都城那一場清洗高氏行動的部族,對於高迎祥無疑是恐懼的。
他們很清楚,一旦讓高迎祥獲得勝利,那麼等待他們的,必然會是遠超他們想象的報復。
當初參與這場清洗的時候,可萬萬沒有想到,會是如今這樣的一副場景。
那麼,徹底擊敗高迎祥,殺死高迎祥,便成為了他們最佳的選擇。
至於以後怎麼樣,似乎並不需要考慮得太多。
至少,到了那個時候,他們照樣還是可以與宋人談判的。
高迎祥要將大理送給大宋那個叫蕭誠的邊城,那麼他們,其實也是可以做到這一點的。
而這,也正是董羨能夠說服大家的原因。
高迎祥必須死。
董羨派去貴陽的特使,大致上說明的也是這個意思。
但蕭誠不置可否。
原因就在於,蕭誠還需要高迎祥去替他蕩清整個大理的這些權貴階層。
毫不誇張地說,現在大理還存在的那些權貴階層,基本上一個個的都與高迎有著不共戴天之仇了。
即便過去沒有,現在也有了。
董羨在清洗高氏的時候,為了讓大家能夠一心一意,不再鼠頭蛇尾,那可是逼著每一家的刀頭之上都沾上了血的。
所以,高迎祥能夠為蕭誠做到的,董羨是做不到的,其它的大理那些權貴也是做不了的。
高迎祥已經一無所有了,所以他不介意將大理舊有的這些權貴一鼓盪盡,既完成了蕭誠對他的殷殷期託,也可以替自家報仇雪恨。
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做完了這件事,他高迎祥還可以用這些傢伙的鮮血以及累累屍骨搭起自己在新朝裡向上的階梯。
而董羨這些人能夠革自己的命嗎?
當然不可以。
所以,蕭誠堅定地支援高迎祥。
許多不明白蕭誠這些心思的貴陽路官員們大惑不解,在他們看來,只消答應這些傢伙,處理了高迎祥,那大理便唾手可得。
許多大理的實權人物,已經表達了投降的意思了。
他們不明白安撫使為什麼要選難去易。
即便是羅信,也是在蕭誠詳細解釋了原委之後,才明白蕭誠為什麼要這麼做。
這是看一步和看十步的區別。
絕大部分貴陽路上的官員們看到的是迅速地以一場勝利來結束大理的戰事,將大理變成了蕭誠嘴裡的彩雲之南就可以了。
而蕭誠想著的還是如何將大理在最短的時間之內變成雲南路,變成在不久的將來,其能成為自己北伐之時的最為強大的一個助力。
這也是上位者與普通人有眼界之上的差距。
你看不懂那些佈局者在落下棋子之時的意圖,反而認為自己的想法才是正確的,聰明的,那些掌握著棋盤的傢伙,都是一些尸位素餐的混蛋,如果自己能坐在那個位置之上,一定會比現在這些傢伙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