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和詠春一樣,都是中華武術的精華,在國內有著悠久的歷史。
多年來,散打在民間流傳發展,甚至比詠春更受歡迎一些。
民眾對散打的接受程度也更高!
國內的武術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套路演練形式,一種是格鬥對抗形式。
詠春拳屬於是套路演練形式,頂多就是在一些大型運動會開幕式上打打表演賽,並沒有正式的比賽專案。
散打則是格鬥對抗形式的一種,是可以打比賽的!
早在四十多年前散打就成為了正式的競技比賽專案。
參賽選手在80厘米高,8米見方的擂臺上進行比賽。
散打比賽允許使用踢、打、摔等各種武術流派中的技法,不允許使用擒拿,不許攻擊喉、襠等要害部位。
運動員分體重、穿護具在相同的條件下平等競爭。
在對敵鬥爭中這些界限就沒有了,軍警對敵鬥爭就專尋對手的要害部位擊打,使用的招法也比較兇狠,殺傷力較大。
如果不做任何限制比賽的話,理論上來說,散打比詠春更具優勢!
這也是詠春比武大會上,為什麼那麼多武館會選擇請散打選手當外援的一個原因!
前段時間,網路上有一段“詠春高手遭散打冠軍暴打,肋骨被踢斷”的在各大網站瘋傳,點選量高達2000多萬次。
來自一檔真人秀,“被踢斷肋骨”的當事人是某省詠春協會副秘書長、8段教官。
事後,那位教官在網上澄清,一切都是為了配合節目,他自己並沒有真打,也沒有被踢斷肋骨,節目的效果被過分誇大。
在網路的推波助瀾下,習武愛好者及部武術行家開始了一場“中華傳統武術與現代搏擊,到底誰強”的大討論。
結果當然是可想而知的,絕大多數人都是佔現代搏擊的!
大家一致認為,像詠春拳這樣的套路表演形式的武術,只是比較適合拍電影而已,真打的話,肯定拉跨!
散打訓練,都是人對人直接訓練,訓練的過程中進攻和防守練到了,擊打和抗擊打練到了,距離感、抓時機練到了,方方面面都練到了。
傳統武術、詠春拳等就不行,詠春拳訓練的時候打木人樁比較多,進攻方面多一些,缺乏真人的對抗。
總而言之,散打跟詠春對打的話有著絕對的優勢!
再加上李南軍的身體素質明顯要高於羅竸寧,理論上來說,他的勝算更高!
李南軍自己也是這麼覺得的!
雖然兩人的身高差不多,但李南軍一身腱子肉,體重更是高達160多斤。
羅竸寧的身高雖然比李南軍高了兩厘米,但他的體重只有140來斤,跟對方差了20多斤。
雖說體重不能代表一切,實力也不能唯體重論,但在格鬥競技類比賽當中,體重的優勢還是很明顯的!
趙芯在一旁打了個電話後看向羅竸寧和李南軍說道:“竸寧哥哥,軍哥,你們稍等會兒哈,護具馬上就送來了。”…
今天這場比試切磋是主要目的,為了防止有人受傷,趙芯提議兩人都上護具。
李南軍平時在隊裡跟隊員們對練的時候也都是穿著護具練的,甚至正式比賽的時候,選手也是要穿護具的。
詠春拳比武大會上也借鑑了散打比賽的很多規則和防護要求,為了參賽選手的人身安全,同樣是要穿上護具比賽。
趙芯家的武館裡就有現成的護具,打個電話讓人送來兩套也不費事兒。
趙芯打完電話差不多又過了二十來分鐘,一個穿著一步詠春武館練功服的年輕男學員急匆匆送來了兩套護具。
兩套護具的款式和部件都一樣,總共是五件套,包含:護胸、護頭、護臂、護腳背、護襠。
只是在顏色上有所區別,一套藍色,一套橘黃色。
羅竸寧在張倩和吳明士的幫助下穿上了一套藍色的護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