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的不說,單就是稅收方面,白雲山景區一年能給隔壁白雲鎮政府貢獻上千萬的稅收!
黑龍山景區鼎盛的時候,一年下來的納稅也才100多萬。
分到北齊鄉手裡的也就幾十萬而已。
幾十萬和上千萬,怎麼比?
完全沒得比!
白雲鎮政府斥資幾百萬蓋的辦公樓那叫一個漂亮。
再看看自家的破瓦房……
想象有朝一日北齊鄉也能分到上千萬的稅收。
董海清最想做的事就是把瓦房全掀了,蓋新的辦公樓!
“改天,不,就明天吧!”
董海清抬眼看向羅海峰,說道:“明天我去你們景區轉轉,算起來,也有日子沒去了。”
“可以啊!歡迎,歡迎!明天我帶我們村委會全體領導班子迎接鄉長。”
羅海峰一臉欣喜地答應。
正如董海清所言,他確實是有日子沒去過黑龍山景區了。
上去他去的時候,還是羅老爺子招待的他。
羅老爺子去世已經一年多。
董海清也一年多沒去過景區了。
倒不是他性情冷漠,“人走茶涼”。
主要還是他和羅竸寧之間歲數差距太大,代溝太大。
兩人之間真沒什麼可聊的話題。
再加上景區的經營出現了大問題,而鄉里又幫不上什麼忙。
與其見面後兩人都尷尬,還不如避免見面,直接不去的好。
這次聽到羅海峰彙報的景區的一些列變化,董海清心裡就像一百個癢癢撓一塊兒撓一樣。
所以才想去親眼看看到底是不是他說的那麼回事兒。
去看看羅海峰口口聲聲稱頌的小羅總能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裡翻出什麼不一樣的浪花兒來。
去景區實地看看,看看黑龍山到底有沒有成為“下一個黃山”的資質。
不知道怎麼的,董海清腦海中突然蹦出一句話:“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
難道……黑龍山景區之前的低谷,便是傳說中的“潛龍在淵”?
這會兒抓住了機遇,所以一飛沖天?
黑龍山……龍……
董海清越是琢磨,越是感覺這句話用來形容黑龍山景區很貼切!
非常貼切!
董海清看向羅海峰,擺擺手說:“不用興師動眾,你們該忙什麼忙你們的。
這次我以私人的身份隨便過去轉轉,當一回遊客。”
羅海峰半是開玩笑地說:“這怎麼行呢!鄉長好不容易去我們景區一趟,總得給我們一個表現的機會啊!”
“你小子,少跟我這兒油嘴滑舌了,改天吧!”
董海清伸手拍拍羅海峰的肩膀,笑著說:“改天等你們羅家莊做出了什麼成績,我再帶隊去你們村調研,吸取你們先進的工作經驗。”
“那……行吧!隨時歡迎鄉長蒞臨我們羅家莊指導工作!”
羅海峰見董海清態度堅決,便也不再勸說,話鋒一轉邀請道:“鄉長今晚有空沒?咱找個地方一塊兒吃個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