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笨啊!”
獅子粉護短:“你這是在刁難胡椒,靈長類以外,所有動物都是色盲,看混了很正常。”
“人不能用自己的智商去要求獅子。”
“瞪羚跳羚本來跑得就快,再說一整支野生獅群的圍捕成功率也才20%,現在就胡椒一隻。”
事實上,現存所有動物都是經過優勝劣汰嚴格篩選過的,各自的行為模式必然有其道理,唯一的評判標準就是能否使種群延續,比如食草動物的叢集習慣,正是因為這樣有效,吃草的才開始抱團。
掠食動物要每次都能成功,食草動物還有活路?就算有個別及其聰明的動物,一樣會被淘汰,這樣的種群可能盛極一時,但基因不允許被傳承下來。因為太聰明,吃光了獵物,最後還是得餓死,所以獅子的笨,有其笨的道理,只有笨得剛剛好,才能構建一個完整的草原食物鏈。
萬物之長的人也不列外,就是因為太聰明,導致大量物種滅絕,最後就會輪到自己。因此,很多人開始主動變“笨”,釣到魚放生,還花費大量時間金錢去保護“聰明人”眼裡毫無意義的“畜生”。
殊不知,腦子有病,把錢捐給環保組織的蠢貨正在竭力拯救聰明人的子子孫孫。
言歸正傳,
呼啦啦一大群跳羚、瞪羚奔過,笨到剛剛好的胡椒一隻也沒抓住。
河道邊毛都不剩一根,觀眾調侃
“喲,難得啊,紀安帶隊也有空軍的一天。”
“對哦,這麼一說,小哥帶隊搞事情,好像成功率高得出奇。”
紀安帶隊的成功率確實高,但這是暫時的,他的怒攻標記能讓三兄弟免疫獵物“成群”的迷惑性。可將來,假設三兄弟都能野化成功,與胡椒組成族群,它們自己狩獵時,成功率必然大幅下降。
兩天吃一頓,對野生獅子來說是奢望。
看到香蕉返回,紀安掐掉麥,對鸚鵡道:“看看你乾的好事。”
鸚鵡偷瞄紀安:“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保證不亂來。”
“滾!等下你給我老老實實待著!”
鸚鵡:“不是,再給我一次機會,我真的能教會香蕉,教不會以後罰我沒有果果吃!”
紀安懷疑看去,他想到一個問題,鸚鵡與動物溝通的能力了不起和野性之書相當,他都自認沒辦法野化成年獅子,這破鸚鵡哪來的底氣?(
。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