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兩天,一週兩週,轉眼一個月過去了,郭家糧鋪依舊人山人海,百姓們搬運大米的場面依然火爆,搞得不要錢似的,而且郭家哪來的這麼多大米?
看大米的色澤、大小定是南洋運來的無疑,可也沒見有蒸汽輪船回京啊,糧商們是百思不得其解,而百姓們哪裡會想這麼多,只會一件事,埋頭存糧。
二兩銀子一石,別家二十兩,這是十倍的差距啊,走過路過就是不能錯過,這跟白撿的有什麼區別,最噁心的是朝廷也來郭家買糧,拉的車是見頭不見尾,跟蒸汽機車似的,可郭家糧倉還是沒空。
周靈斌傻了,家裡過的摳唆的,除了大米,啥也沒有,而且最近還風調雨順,莊稼需要什麼老天就給什麼,這雨下的他家糧倉都進水了,黴了不少,搞得府裡的下人怨聲載道,因為只要天晴就要曬米,米又多,人還少,一天到晚忙個不停,弄得腰都直不起來,晚上婆娘還想啪啪啪,答覆只是一聲啪,臉給你打腫,沒看見老子腰都快斷了。
舒城伯只能去宮裡找妹妹哭訴,日子沒法過了,一來需要妹妹接濟下,畢竟生活不只是米,還需要別的,最起碼有點菜吧,眼看醃菜都快吃不上了,二來罵下郭一凡,讓他在宮中的形象變差點,省得皇上這麼寵他。
可屁用沒有,一提郭一凡,大家腦中就想到黃金殿,畢竟每次路過眼睛都拔不出來,無論貴妃娘娘,宮女,太監,還是大內侍衛,甚至皇上看見都會不自覺的點點頭,心滿意足的模樣無以言表。
已經有不少糧商開始把價格往低調了,不過沒用,哪怕調到二兩一石,也無人問津,畢竟質量還不同呢,一樣的價格南洋大米更香,即便再低也不買,當初幹嘛去了,揭不開鍋的時候你二十兩一石,現在慫了,晚了,搞得都有糧商差點跳樓了。
再拖下去,新糧收割之時,也是他們破產之日,實在沒轍了,就派人去郭家放火,一把火全給他燒光,叫你出來害人,可沒人去,人心所向,不僅不去,還視金錢為糞土,直接把他報官了,張慧聽到立馬讓捕快拿人,扔進大牢,原本頭髮愁白,躺在最舒服的床上都睡不著覺的糧商反而睡了個好覺,因為大獄管飯,伙食比家裡還好。
郭一凡可沒時間理這些想發國難財的人,他忙得很,朝廷要新招海軍,都是漁民出生,最低要求是會水,身體瘦點沒事,南洋的大米可以把你養得白白胖胖的,再一訓練,保證各個胸肌鼓鼓,何況軍部一直沒停,火器堆滿了倉庫。
這次訓練新兵的是能行走的海軍老兵,不管他是不是一隻手,還是走路有點瘸,他胸口的勳章就是無限榮耀,都是拿命換來的,是所有人見了都會敬仰的,無論兵將見佩戴勳章者,必須行軍禮,這是錢都買不來的,只能用命換,還要有徵戰的機會才行。
新兵們除了訓練,感受最多的就是這些老兵口中的故事,讓這批還沒見過海的人已經很瞭解海洋了,都有點急不可耐,想早點遠航萬里,去追求自己的未來,勝則無限風光,傷也很有保障,朝廷會奉養雙親,會養育兒女,會留存只屬於他的軍中編號。
由於駙馬擔心葡萄牙人反撲,所以訓練只有兩個月時間,完畢就增兵馬六甲,只需要他們熟悉火器,至於戰鬥素養,可以在實戰中磨鍊,畢竟那邊兵太少了,再好的武器也要人使,人多力量才大。
郭一凡回來前,也拿了不少現代化的武器給他們,連火箭筒都不少,這個跟步槍區別不大,也不會收海浪影響太多,只要發射出去,木質的船來一艘沉一艘,這才讓郭大少放心的離開。
兩個月時間,姜勇都回京了,抱著郭大少緊緊不放,果然是好基友,從小到大還真沒分開這麼久,因為姜勇受傷挺重,恢復些又幫秦良玉收復重慶,還去了貴州平反,結束後才騎馬回來,要不是追風神速,還沒這麼快回來呢。
追風也好久沒見郭一凡了,驕傲了幾秒鐘,大眼珠子就溼潤了,趕緊蹭了蹭這個主人,畢竟郭大少給了他不一樣的人生,應該叫馬生,但靈氣用多了,追風的靈性就更足了,也學會了思念,除了思念母馬,就只有郭一凡了。
郭一凡也給了追風一個大大的擁抱,讓馬批鬥帶它回家,它的馬房都空了好久,也需要讓它好好休息,恢復恢復,出去這幾個月,都瘦了一圈了,把馬批鬥心疼的直掉眼淚。
京城糧商們的破產其實沒讓郭一凡賺到什麼,錢都是種糧的地主賺去的,郭一凡也就保本,雖然說是薄利多銷,但朝廷震災的糧食都是郭一凡提供的,這些一除,只是保本,但最起碼沒死人,這才是最重要的。
因為其他身外之物沒了可以再賺,但人不同,要養很多年的,就像這批海軍,都是二十多年才有的他們,人才是最重要的,以人為本才能可持續發展,畢竟有人才有錢,才有一切。
泰昌三年八月,大明第二批海軍陸戰隊開始服役,又是十艘蒸汽輪船出征馬六甲,這次只是守土,並不需要征戰,如果敵人來犯就讓他有來無回,征戰其他地方,還需要更多的海軍。
因為參軍的人多,緊接著第三批開始了訓練。
最高興的就是那些教官,身殘志堅,畢竟經歷過生死,經歷過絕望,經歷過千山萬水大風大浪,他們就怕自己沒有價值,跟自己的戰友差距太大,現在培養了這麼多優秀計程車兵,也算對得起死去的戰友,對得起還在奮戰的戰友了,最起碼他們還有用,還能幫得上忙。
海軍一批一批的成立,還真不怕沒有合適的將領,這幾個駙馬衛都是實戰中走出來的,跟毛文龍比,絲毫不差,只是帶兵經驗不多而已。
忙了這麼久,郭一凡決定當個假,帶朱徽嬋出去玩幾天,其實郭大少並不是最忙的,還有一批人比他忙多了,那就是駕駛蒸汽輪船的船長和水手們,因為他們一直往返大海和陸地,一天都沒停歇,不僅是臺灣需要大量物資和百姓,海外駐地也需要物資和人,把南洋的物產運回來,把大明的產品運過去,一天都不得歇。
何況天氣熱起來,海洋有時會發狂,危險無處不在,但為了發展,他們都很勇敢,沒一個退縮的,還在風浪中學會了技能,知道颱風來了怎麼處理,應怎麼避免損失,什麼時候啟航什麼時候歸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有實踐才是鍛鍊人的場合,只有鍛鍊才是成長的機會,人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都離不開後天的努力。
不過郭一凡後天不能努力了,因為他後天有事,需要陪老婆孩子還有爹孃出去旅遊,這一忙,首飾店裡早就打好的金釵、手鐲都忘記去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