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地震,郭府捐錢捐物,從南方運糧運銀,從京城運衣運藥,且由管家趙士郎負責統籌,讓家中的護衛前去押送,自從駙馬衛升級後,已經不再當作郭府的護衛了,招了一批新手,大部分還是武林人士,特別是無極門,因為譚楓的關係,來的最多。
竟然有超過二十人,估計無極門的精英都過來了,搞的老譚好像又成為了無極門的管事,真的很有意思,少門主也跟老譚說過,現在山裡的藥材越來越少,靠賣藥維持不了門派的執行了,只能出來掙些銀子,也算做歷練。
人挪活樹挪死,人是要學會變通,畢竟世界唯一不變的只有變化,科學在發展,技術在革新,活在過去只能落後,所以才會有人說,學習是一輩子的,活到老學到老,其實不學到老還不一定能活到老呢。
特別是健康方面,從食物的選擇、攝取到醫藥的發展,特別是外科的發展,儀器的發明以及認知的提升,儘管醫療水平十分的重要,也只是佔了健康的8%,遺傳佔15%、社會佔10%、氣候佔7%、自我保健佔60%。
自我保健,首先是自己的事,不是別人的事,那些按摩推拿的大保健,雖然大但都是別人的服務,不屬於自我保健,儘管是你自己去的,自己花錢點的,當然別人請客也更不是了。
所以別去錯地方,保健是保護健康,可以去健身房鍛鍊身體,可以去德雲社開心自己,可以去游泳館揮汗如雨,可以去商場裡買自己需要的保健品,健康很簡單,營養均衡、運動適量、睡眠充足、心情愉快。
當然最重要的是你知道該怎麼做才能對身體好,知道身體需要什麼,自己怎麼補充,知道什麼時候該休息,什麼時候該運動,什麼時候能工作。
所有的這一切郭謹文已經都學會了,他有一本郭一凡給的基礎營養學,不過這些東西還太遙遠,大明百姓如今尚未解決溫飽,都瘦不拉幾的,也沒有做過人口普查,平均壽命幾何沒人知道,只流傳著人生七十古來稀。
郭謹文這次也跟著師父李建方去災區救援,一場地震,砸死砸傷無數,非常需要大夫,何況天災人禍,禍不單行,不處理好防疫工作引發瘟疫,更會雪上加霜。
因為郭謹文的加入,郭府拿出了非常多的藥材,這些都是東北的郭家商隊運回來的,很多藥材都在深山老林,女真人不懂,都是漢人在那收購,而且現在運輸也方便,京遼鐵路已經快完工了。
去了山東,還碰見了大同的李默,這是郭家在去京城的路上遇到過的醫藥世家,還在大同李家住過兩天,也算是認識,李默是來捐藥的,以前郭一凡就讓他留意瘟病,他也放在心裡,每年都會囤積不少的防疫藥材,這次是藥品即將過期,捐出來抗震救災。
郭謹文去的是濟寧州,因為這裡震的最厲害,也最嚴重,無數的傷民被救起,只是缺醫少藥,活下來的不多,李建方他們一到就忙乎開了,連睡覺的時間都沒有,而跟他學了這麼久的郭謹文也能夠獨擋一面,還會他都不會的外科手術。
外科需要的東西都是郭一凡給他的,他都當成了寶貝,醫用酒精這次就帶了很多,為了運這些東西都不知道用了多少條棉被,這些棉被也沒浪費,現在還能給傷者取暖防寒。
好在是天冷,感染不多,如果發生在夏天,更會讓更多的人支援不到他們過來,這次地震朝廷也很給力,派了朝中重臣過來救災,物資從京城遠遠不斷的運來,方從哲從郭一凡那裡瞭解到,無論事情怎麼糟糕,都要能看到好的一面,把該做的做好沒必要想那些不切實際的東西。
如果你很倒黴,喝水都塞牙,有人在你身邊告訴你,任何發生的事情都是好事,都有利於你,你會捶死他,但的確這是事實,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磨難對於人類而言都是學習成長的階梯,都是勇攀高峰的墊腳石,哪裡有人能一帆風順,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特別是朝廷運來了無數的鋼筋、水泥準備在這裡幫助災民重建家園,讓他們感受一下國家的力量,而且這些不花災民一文銀子,只是讓山東人民感受一下大明的不同,這些能抗震的房屋用不了多久就能在山東普及,朝廷壟斷了鋼材也不怕賺不回來。
欲取之必與之,郭一凡的建議讓方從哲一下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凡是隻有付出才有回報,誰都一樣,見死不救跟不勞而獲在任何一個朝代都不好使,只有真正為他人著想,才會有自己收穫的那天,這種利他思維郭一凡前世就已經學會了。
方從哲最厲害的一點,不是運籌帷幄,一個人把朝堂管理的井井有條,而是他最能接受郭一凡的建議,因為自從他認識這個駙馬爺起,見到了無數的不可思議。
特別是皇宮裡的那座黃金殿,是讓他最震撼的,當時缺錢想的都是銀子,事後他才明白郭大少的厲害,那麼重的東西從草原帶回來,還一個人搞定,這不是人這是神,神的話會錯嗎?至少他從沒見過郭一凡犯過錯。
這年頭,有朝廷這麼用心用力的救災,而且還幫助災民重建家園,已經是種奇蹟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是需要資訊傳播的,在這個交通工具不行,通訊設施全無的地方,那只是空話,但朝廷的做法讓這裡的百姓驚訝,因為新蓋的房子居然要用玻璃這麼貴的玩意。
這些玻璃都是郭家從南京玻璃工坊運來的,還是蒸汽輪船運的,跟無數的大米一起來的,這也是海外的第一批大米,本來是運往京城的,被郭一凡傳令先救災民,雪白的大米比地上的積雪還白,卻是無償供應給任何一個災民。
讓這些在災難中失去親人的人們放聲大哭了起來,能有這樣的朝廷,有生在這樣的時代,真是萬幸啊,所以當朝廷大官在告訴百姓們這批糧食是哪裡來的,需要招募海軍時,年輕人爭先恐後,生怕錯失機會,因為當兵有響,吃喝都是國家供應,還有機會出人頭地。
當地不少富豪看不懂如今的朝廷,因為朝廷還在各地建立了多所孤兒院,都是鋼筋混泥土建的,請了不少的秀才教導知識,而這批孤兒還有優先進入新明學苑學習的機會。
抗震救災的一個多月,因為郭謹文的外科手術救人無數,讓所有的中醫大夫都讚歎不已,這是華佗再世,羨慕李建方收了個這麼厲害的徒弟,被救的百姓還聯名送了郭謹文一塊匾,上書:妙手回春。
這還是其次的,李建方所在的診所還來了不少人,都是想拜師的,不是想當李建方的徒弟,而是想當李建方的徒孫,都是為了外科這門絕技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