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大明永樂 > 第10章:完了,被坑得不輕

第10章:完了,被坑得不輕 (第1/2頁)

朱棣自小不得朱元璋重視,一直到七歲才有了正式的名字,後來沒有得到什麼正經教育,年紀輕輕跟一幫武將成日混在一塊。

所以,別讓朱棣做什麼錦繡文章,秉性上也更傾向於武夫。

文人得勢的時候,講“武夫”是一種侮辱,身為“武夫”的朱棣絕對不是一個無謀之人,出於“武夫”的性格會在有了決斷之後會更願意耗費代價來辦事。

這不,呂陽得知隊伍裡面有兩輛車裝載了金銀,又有三車綾羅綢緞和珠寶首飾之類,忍得很辛苦才沒有一口口箱子看個新鮮。

據為己有給帶著跑路?這個呂陽則是一絲念頭都沒有升起。

整支隊伍除了呂陽全是燕王府的人,能參與到這種絕密事情的人,他們哪個不是朱棣的心腹?別說隊伍裡面還有朱高熙和朱高燧兩位朱棣的親兒子,呂陽還能收買了他們?

“金子兩千兩,銀子十三萬兩,綾羅綢緞與珠寶首飾合約七萬兩銀子?”呂陽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的財富。

總價值二十萬八千兩的銀子算多嗎?

以洪武年間的糧價,一斗大米售價三十文,一石也就是三百文;一石重約現代單位的94.4公斤。

後面一直到明末之前,官方糧價都很少有波動的時候,金子和銀子跟銅錢的波動倒是很經常。

有明一朝使用不同的貨幣購買貨物,金子、銀子和銅錢買同一樣東西,價格方面其實是不相同的。

簡單的來說,一石大米用銅錢購買就是三百文,使用銀子則是一兩能夠購買兩石,金子這玩意只流通於大宗交易。

至於一兩金子能換多少兩銀子,洪武年間是一兩金子換四兩銀子;一兩銀子又能換多少銅錢,哪怕是在洪武年間都沒有一個定數,大概是在一兩銀子能換八百文到一千文之間波動。

二十萬八千兩銀子能購買十多萬石大米?也就是98萬多斤大米,看起來好像不多的樣子,但是軍隊才不是完全吃大米。

軍隊的糧食大多是粗糧,沒有可能人人都吃大米這種精糧,換作是買各種粗糧的話,二十萬八千兩銀子買個幾百萬石絕對不成問題。

換句話來說,朱棣一下子拿出那麼多財富已經是非常捨得下本錢了,卻不知道有沒有把燕王府給掏空了?

“這鬼天氣,咱們能在年初抵達大寧衛?”朱高熙並不像其餘人把自己包得嚴嚴實實,剛才親力幫著將一輛車輪陷住的馬車推出來,說話直噴霧氣。

北平這邊一般是在十一月初就開始下雪,他們出發的時間是十月十二,剛剛出長城沒有兩天,天上就開始飄落小雪了。

時間已經來到十一月十三,塞外變成了大地一片銀白,很廣的區域內沒有城鎮,沿途也就需要餐風露宿,給予趕路造成了很大的麻煩。

洪武年時期,大明屢次北征,先後在塞外進行屯兵,大寧衛只是其中的一衛,他們與其餘的諸衛所組成了“北平行都司”體系。

名字是叫“北平行都司”,可實際上跟封地在北平的燕王朱棣關係並不大,反正朱棣沒有得到授權是無法直接給那些衛所下達命令的。

寧王朱權不止有大寧衛的兵權,後世所謂的“朵顏三衛”本來也是在他的管轄範圍,但是在朱允炆登極之後被剝奪了“朵顏三衛”的控制權,甚至連“三護衛(藩王標配三個千戶所)”都給剝奪了。

實際上根本沒有什麼“朵顏三衛”,朵顏衛是自己一個衛所,另外就是富餘衛和泰寧衛,三個衛所各自為政,有自己的大汗領頭,他們只是一種“羈縻”衛所而已。

所謂的“羈縻”,說白了就是無法實際有效控制,用一種籠絡牽制的手段名義上掌控而已。

最新小說: 穿成棄妃之權傾天下 戰國紅顏妃子淚 我在明末當特工 花落人亡兩不知 羅斯君王 明末草原霸主 大燕第一世子 臣亦為俠 清陽序 這個歷史聊天群有億點怪 紅樓武狀元 大周敗家子 布衣公卿 三國麴義傳 皇上:我真的只想做平民百姓 罪囚 君臨法蘭西 逍遙小醫聖 大明第一藩王 飄零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