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端明的奏請瞬間沖淡王平章即將離去帶來的衝擊,畢竟與萬眾矚目的儲君相比,年近古稀的西府軍機猶如垂暮之日,重要性不可同日而語。
這次他沒有遭遇旁人的阻撓和反對,實際上自從二皇子在那次朝會上顏面盡失之後,儲君的人選便沒有懸念。因為北疆蠻族之亂爆發的緣故,開平帝將冊立太子的事情暫時擱置,如今盛端明恰到好處地提起此事,一切自然水到渠成。
群臣紛紛附議,連王平章也不例外。
開平帝微微頷首,淡然道:“自朕奉先帝遺詔登基以來,凡軍國重務,用人行政大端,未至倦勤,不敢自逸。緒應鴻續,夙夜兢兢,仰為祖宗謨烈昭缶,付託至重,承祧行慶,端在元良。皇長子劉賢,為宗室首嗣,天意所屬,茲恪遵初詔,載稽典禮,俯順輿情,謹告天地、宗廟、社稷,授以冊寶,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以重萬年之統,以繁四海之心。”
群臣高呼道:“陛下聖明!”
像往常一樣站在東側的大皇子劉賢雙手微微顫慄,走到御案之前大禮參拜,緊張又激動地說道:“兒臣叩謝父皇聖恩!”
二皇子劉贇面色平靜,似乎那次開平帝駕臨齊王府後,對他說的那些話已經真正扭轉他心中的想法。六皇子劉質低頭望著地面,讓人看不清他臉上的表情。
開平帝並未去看另外兩個皇子,他只盯著伏身於地的劉賢,溫和地道:“起來罷,從今往後更要謹慎自省,不可像往日那般混沌糊塗。”
劉賢堅定地道:“父皇教誨,兒臣定會謹記於心。”
開平帝這才看向右執政洛庭,緩緩道:“洛卿,便由你代朕祭告天地、社稷、宗廟。”
洛庭出班應下,臉色如常,因為這是必須經過的流程。
冊立太子當然不是幾句話便能定下來的事情,在今日之前的所有糾葛,都只是先期確立儲君人選的角力和爭鬥。在開平帝說完那番定論之後,才算是進入真正的冊立程式。
第一步是祭祀,即由皇帝指派一位大臣主持祭告天地、社稷、宗廟的活動,以此來詔告天地、社稷和祖先,獲得他們的同意和許可,使被冊立的太子成為順天應命的合法儲君。
接下來依次是儀仗、宣詔、謝禮、受禮和拜廟,最後再明發聖旨行文各地官府並昭告天下,如此儀式方成。
洛庭問道:“啟奏陛下,請問大禮之日定於何時?”
按說這種大事肯定要尋一個黃道吉日,欽天監早就備好了幾個日子,開平帝稍稍沉思之後道:“便定在十二天之後。”
那一日是五月十七。
洛庭拱手道:“臣領旨。”
開平帝平靜地說道:“冊立禮儀細節由東府主持,禮部從旁協助。”
洛庭和禮部尚書吳寬同時躬身應下。
開平帝並未因為盛端明橫插一手就完全忽略王平章的存在,敲定冊立太子的一應事務之後,他又給王平章極高的評價並且賞賜了大量田地金銀,還當場許給王家子弟數個清貴官職——當然,不包括王九玄在內。
王平章自然感激涕零,數次叩謝。
仿若君臣相諧皆大歡喜之局面。
然而一些重臣卻覺得心中發寒。
若是真的毫無芥蒂,方才陛下緣何要王平章自行決斷如何應對那些彈劾?
這可是一根看不見的繩套,或許永遠都不會再出現,或許將在未來某個時刻遽然收緊。
……
景仁宮中,宮人盡皆面帶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