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皇宮。
兩儀殿,偏殿。
朝中重臣這段時間的心情宛如處在波濤之上,前些日子聽聞南周起兵偷襲江陵城,有人對這種失信之舉破口大罵,有人暗中擔憂不已。
譬如戶部尚書陸之濤,身為大梁朝廷的財神爺,他非常清楚這兩年國庫的收支狀況,根本承擔不起一場聲勢浩大的國戰。倘若南周真的拿下江陵,大梁極有可能吃下這個啞巴虧,因為大軍發動需要的糧草軍械是個難題。
從整體上來看,大梁的國力強於南周,但是侷限到近兩年的狀況而言,國朝必須休養生息一段時間,否則會陷入窮兵黷武的境地。陸之濤最擔心的就是陛下被洶湧的輿論裹挾,不管不顧地發動國戰,那樣很可能造成國庫乾涸。
好在開平帝沒有大發雷霆,策略上採取守勢,儘量利用南軍自身的儲備來應對這場戰事。
今日開平帝召集一眾朝臣,當眾宣讀中山侯裴越以八百里快報送來的親筆奏章。
“……十月十八日,我朝三軍用命上下一心,敗敵軍主力於江陵城下,斬首六萬繳獲無數。”
內監都知劉保尖銳的聲音在殿內迴響,周遭陡然陷入一片寂靜。
猶如一顆火星墜入油鍋裡,緊接著便是激盪人心的歡呼雀躍之聲。
開平帝頗為罕見地面露笑意,示意劉保繼續讀下去。
“十月二十二日,昌平大營主力在鎮南大營的配合下,強渡天滄江上游,三日內攻破漢陽城,肅清敵軍殘餘兵力。”
劉保讀到這裡已經控制不住自己顫抖的聲音,雖然他只是一個常年窩在皇宮裡的太監,也知道這樣的勝果對於大梁的意義。
群臣無不震驚,當即便有山呼聲響起。
“天佑大梁!天佑陛下!”
人群之中,陸之濤的喊聲最響亮。
這位已經愁白頭髮的戶部尚書發自肺腑地喜悅,總算不用掏幹國庫裡最後一兩銀子。
左軍機王平章帶頭稱頌,老者的面部表情看不出半點異常,卻不知他心裡究竟作何想法。按照此前他和開平帝的商議,此戰應該以守住江陵為核心,然後調動堯山大營的兵力伺機奪取南岸無為、天長二城。
只是在實際操作中,不知是裴越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還是開平帝另有打算,戰略意圖顯然發生了變化。他心念電轉,將幾個關鍵的時間點捋清楚,登時便放下心來。
至少,這個變化應該是在他和開平帝那場密談之前發生的事情。
龍椅之上,開平帝享受著群臣的稱頌,腦海中浮現裴越的面容,臉上難掩得意之情。
如果沒有他的慧眼識才,裴越很可能揹負著庶子的身份潦倒一生,無法做出這麼多壯舉。無論西境還是南境,接連不斷的意外和勝利,愈發佐證這位君王的英明。
待下面稍稍冷靜一下,開平帝緩緩說道:“這場戰事該繼續還是及時收尾,朕想聽聽眾卿的看法。”
今日能夠出現在殿中的皆是英才俊傑,像李炳中那種攀附小人本就是少數,否則也無法造就大梁如今的盛世。
右執政洛庭出班奏道:“陛下,臣認為在守住江陵和拿下漢陽之後,我朝應該繼續保持對南周的壓迫之態勢。”
開平帝嘴角勾起,平靜地問道:“洛卿之意,朕應該趁勢揮軍南下收復故土?”
群臣目光各異地望著洛庭,右邊那些武勳自然是雀雀欲試,絕大多數人都不願放過這個建立功勳光宗耀祖的機會。但是左邊的文臣要穩重許多,尤其是像戶部尚書陸之濤這種知曉朝廷內情的大臣,面上不禁浮現擔憂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