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御書房。
開平帝凝望著對面長身肅立氣質儒雅的襄城侯蕭瑾,由衷地讚歎道:“鎮守西疆十年,愛卿風采不減當年。”
蕭瑾微微低頭,溫潤地說道:“陛下謬讚,臣愧不敢當。”
開平帝春風滿面地說道:“來人,賜座。”
內監都知搬來一張圓凳,蕭瑾謝恩之後神色淡然地坐在右首下方。
當年裴貞於西境過世之後,虎城主帥這個位置立刻變成香餑餑。絕大多數武勳心中清楚,虎城之堅固世所罕見,只要能安安穩穩地守幾年城,回京之後絕對有資格進入西府參議軍務,爵位更有希望繼續往上晉升。
王平章那時候銳意進取,一心將虎城主帥視作囊中物,然而卻遭到開國公侯的聯手反對。除去時任南境鎮南大營主帥的穀梁之外,以路敏為首的武勳親貴強烈抵抗,縱然是開平帝都不好為王平章撐腰。
最後這個顯赫軍職落在襄城伯蕭瑾頭上,王平章無可奈何,路敏等人亦不好再反對。
蕭瑾出身於襄國府,其先祖襄國公蕭執與定國公裴元知交莫逆,兩家淵源極深。在裴貞過世之前,襄國府與定國府乃是極為親近的世交,故而這個人選讓所有人無話可說。
仁宣五年冬日,蕭瑾啟程遠赴西境,接任空置一年多的虎城行營節制兼虎城大營主帥,迄今已然十一年。在這漫長的歲月裡,蕭瑾攏共只回過兩次京都,功勞與苦勞不必贅述,爵位也早就升到一等國侯,距離國公之位僅一步之遙。
大梁對於公侯兩級爵位的加封非常慎重,至今僅有六位在世的一等國侯,其中包括廣平侯穀梁、集寧侯唐攸之和襄城侯蕭瑾。另三位中有一人在南境邊軍,乃是現任堯山大營主帥的雄武侯藍宇,其餘二人因為年邁早已不掌實權。
現有六位一等國侯中,唐攸之改任靈州刺史,雖說這是大梁近百年來第一位手握軍政大權的封疆大吏,可是明眼人都知道他這輩子都沒有希望再進一步。
原本穀梁應該是最有希望跨過那道門檻的國侯,然而這次開平帝強硬地將蕭瑾從西境召回,接任京都守備師主帥一職,這讓很多人心中升起一個古怪的念頭。
他們很想知道開平帝究竟打算讓誰來統帥伐周大戰。
此刻御書房中君臣二人似乎沒有考慮那麼遠,他們只是在平靜又祥和的氛圍中聊著西境局勢。
“若是西吳捲土重來,尹偉、蘇武和劉定遠等人能否抵擋得住?”開平帝饒有興致地問道。
雖說太史臺閣和鑾儀衛不斷送來天下各處的情報,但是在這種大局的判斷上,顯然蕭瑾的話更有說服力。他仔細地思考過後,遲緩地說道:“陛下,虎城之堅固在於城防本身,西吳一日拿不下虎城,就必須派出最精銳的數萬騎兵盯著這裡,防止被我們截斷後路。如此一來,僅僅依靠他們的步卒和輕騎,還不足以擊潰長弓、金水和定西大營。”
開平帝滿意地點點頭。
蕭瑾繼續說道:“齊雲侯雖然不擅野戰,但是操練兵卒之術無可指摘,性格謹慎穩重,臣相信他能守好虎城。且如今有集寧侯為靈州刺史,他在軍事兵法上的造詣與薛濤猶如雲泥之別,定然能穩住邊軍後方。”
一板一眼地回答完開平帝的問題之後,蕭瑾才感嘆道:“其實西吳這一戰已經傷筋動骨,百戰騎卒損失超過四萬,步卒損失接近七萬。軍馬糧草這些倒沒有那麼重要,頂多兩三年時間就能恢復元氣,可是超過十萬人的老卒又從哪裡尋來?中山侯這一戰打得著實漂亮,臣在虎城時亦多次為他擊節讚歎。”
聽他提起裴越,開平帝嘴角不自覺地勾起,畢竟這是他親手提拔起來的帥才,說明他識人的眼光高人一等。
便在這時,內監忽然通報沈默雲求見。
“宣。”開平帝淡淡道,隨即又對蕭瑾笑道:“朕是一刻都不得閒,想要好好同你敘舊都不行。”
蕭瑾垂首道:“陛下是心懷蒼生的聖天子,這其實是大梁之幸。”
從這句話便能看出他和開平帝的關係很不簡單,實際上在蕭瑾坐穩虎城主帥之後的幾年,王平章才逐漸回過味來,顯然皇帝一開始就想好了接替裴貞駐守虎城的人選。
沈默雲腳步從容地走進御書房,先朝開平帝行禮,而後與蕭瑾頷首示意。
開平帝問道:“沈卿何事?”
沈默雲答道:“陛下,今日午間鎮國將軍與中山侯於竹樓宴飲,隨後遇上魏國公府王申知和王申奇兄弟二人。發生衝突之後,魏國公與廣平侯先後抵達,最後以中山侯一拳打落王申奇滿嘴牙齒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