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半個月過去,燕王謀逆案在京都造成的騷動漸漸平息。
兩府重臣坐鎮中樞,四人通力合作,無論朝堂民間都很難掀起風浪。雖說這一案牽扯到數千人,但是在裴越的約束下,太史臺閣和刑部並未刻意擴大。尤其是對那些涉嫌主動靠向劉讚的朝臣,藺甲、常起和傅弘之必須反覆核實,力爭做到不留下一樁冤案。
當然,有一些人不在此列,例如豐城侯李炳中、兵部尚書劉大夏和御史中丞陳象賢等人,裴越有確鑿的證據表明他們從開平帝離京之前就和劉贊勾連。至於已經自盡的劉贊和張武二人,開平帝倒不會拿他們的屍首出氣,但是必然要查清楚這兩座府邸中的人。
朝中和軍中出現大量實權空缺,猶如餌料拋灑水中,引得那些野心勃勃的官員們躁動難安。
人世間的道理便是這般難以理解,縱然親眼看著前輩們鋃鐺入獄,後來者仍舊前赴後繼,很多人終其一生也放不下權利二字。
在這幫忙碌又混亂的景象中,中山侯府頗為難得地出現一片祥和溫馨的氣氛。
裴越除了在五軍都督府和京都守備師這兩個緊要官職上給出意見,其他事情一概不過問,謀逆案那邊也僅僅是查閱過傅弘之等三人的卷宗之後,讓人刪繁就簡整理妥當,自己重新謄抄一遍就送進宮中。
他沒有在案卷上給出任何意見,只是保證上面記載的內容絕對真實。
這令開平帝有些意外,同時愈發覺得裴越真誠坦蕩。
這種案子自然會讓很多人頭落地,尤其是豐城侯府李炳中和兵部尚書劉大夏這兩人的親族,成年男子斬首、女子發賣為奴已經是必然的結局。倘若裴越這個時候站出來替他們求情,縱然保不住那些男丁的性命,或許可以救下那些婦人。
對於裴越來說,這是千載難逢收買人心的機會,只要他肯那樣做,定然能夠一舉扭轉自己在朝堂上的風評。
開平帝之所以將這件事全權交給裴越處理,除去信任和嘉獎之外,也很好奇這個年輕人究竟會給出怎樣的答案。
當他看完那份案卷之後,足足沉默了小半個時辰,最後命人將案卷傳給兩府重臣,命他們依照朝廷法度核定每個嫌犯的命運。
朝堂上一片忙碌,裴越卻緊閉府門,就連孫琦等人今日登門拜訪都被婉拒。
“裴侯不在府中?”
孫琦身為祥雲號的股東之一,又是那群權貴子弟的核心,在這邊亦頗有體面,所以前院總管家鄧實親自出來解釋道:“給孫少爺請安,我家侯爺今日確實在府中,只是不便見客,還請孫少爺海涵。”
倘若在幾年前,旁邊的於同和陸成等人肯定忍不住追問,但是現在他們只敢安靜地站在一旁。孫琦對鄧忠笑了笑,平靜地問道:“老管家,能否告知裴侯因何忙碌,說不定我等也能出些力氣。”
鄧實連忙擺手道:“孫少爺切莫誤會,侯爺他並無煩心之事,只是因為今天府中在辦家宴,招待侯爺的義妹,所以不便招待諸位貴客。”
義妹?
孫琦心中好奇,卻也知道鄧實能夠說出這番話是給足自己面子,再問下去未免不知好歹,便衝鄧實拱了拱手,然後帶著一群權貴子弟離去。
府內花廳之中,擺著一桌豐盛的酒宴。
裴越坐在主位,左邊是裴寧和葉七,右邊是林疏月和桃花,對面則坐著一名小心翼翼不敢大氣的少女。
“小妹,前段時間一直忙得脫不開身,你可不要埋怨我這個不稱職的兄長。”裴越微笑望著少女,語調溫和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