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冬來,又是一年歲尾至。
九月初的祭天大典結束後,京都經過一段時間的震盪,迄今漸漸恢復平穩。
在這將近三個月的時間裡,朝堂格局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祭天之變引發的清洗不斷進行,大量官位空了出來,文臣這邊稱得上各出奇招,大體上呈現各方勢力相對平均瓜分的態勢。然而武勳親貴卻是一家獨大,繼藏鋒衛指揮使韋睿升任北營主帥、且天子恩賞加封一等汝南伯之後,北營在裴越的指示下完成重建。
武定衛的建制隨著秦賢在南境擔任寧州大營主帥而撤出北營,藏鋒衛指揮使由唐臨汾接任,同時唐臨汾升為北營副帥,爵封二等江陰伯,協助韋睿處理北營軍務。
陳顯達升為泰安衛指揮使,爵封三等宜春伯。雖然如今加官進爵獨當一面,但是陳蠻子顯然捨不得藏鋒衛三千先鋒精銳,跑到晉王府跟裴越軟磨硬泡,最終還是被他要走一千騎,作為泰安衛的直屬騎兵。
孟龍符升為平南衛指揮使,爵封三等西亭伯。天子原本想要取消平南衛的建制,以免裴越心裡有疙瘩。不過裴越斟酌之後,最終還是選擇保留此衛,因為平南二字象徵著他從軍以來最大的功勞。
羅克敵升為徵西衛指揮使,這支新組建的步軍衛不僅名字引人注意,其實力也被京都百姓津津樂道。北郊那一戰的細節逐漸披露,世人這才明白晉王的底牌有多強大,同時感嘆於動亂過後的歲月靜好是多麼來之不易。
雖說定軍侯府的爵位短時間內沒有指望恢復,但羅克敵在接到這份任命時依舊淚灑滿襟,對裴越更是感激涕零。
自從進入藏鋒衛後便洗心革面,在多年征戰中屢立戰功的西寧伯崔護之子崔猛也得到晉升。他先前便被裴越提拔為泰安衛副指揮使,如今升任新組建的東慶衛指揮使。黑臉伯爺崔護年事已高,漸漸淡出朝堂,得知此事後提著幾大車的禮品去晉王府道謝,然後迫不及待地向朝廷請辭。
崔猛因此提前承繼爵位,是為西寧子爵,將來提升爵位也是可以預見的事情。
如果說徵西衛只是讓人遐想聯翩,那麼東慶衛的出現幾乎可以確定朝廷不會坐視西吳佔據著世間最好的養馬之地。東慶二字出自靈州東慶府,此地位於高陽平原東面末端,乃是大梁西境邊陲之地。
京軍北營重建完成,但是除了藏鋒衛和泰安衛之外,其餘三衛仍舊是個空架子,羅克敵帶來的五千人在局勢穩定後便南下返回成京。等到穀梁帶回京都的靈州左衛領受朝廷的賞賜,然後一分為三進入北營三衛,再加上泰安衛部分老卒的加入,三衛的骨架順利搭建。
北營副帥唐臨汾已經趕赴靈州,按照裴越的命令進行新兵招募。
北營眾將加官進爵不提,尚留在南境的老帥郭興、張齊賢、秦賢、薛蒙和谷節等人也各有封賞。如此一來,裴越在軍中的地位愈發穩如大山,曾經那些猜忌他的聲浪消失得無影無蹤,軍中一家獨大的格局就此形成。
在這樣的煌煌大勢下,原江陵主帥蔡遷升任右軍機、原虎城主帥尹偉接任禁軍主帥這兩道任命反倒沒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
“尹偉能夠接任禁軍主帥,想必和岳丈有關。”
當初的廣平侯府,如今的鄭國公府內,裴越和穀梁在青丘之上存樸亭內對面而坐,面帶微笑地說著。
穀梁饒有興致地問道:“何出此言?”
裴越道:“我瞭解過西境戰事的細節,如果沒有猜錯的話,吳太后的伏手不止南安侯蘇武,多半還有齊雲侯尹偉。但最終尹偉什麼都沒做,只是按照岳丈的軍令配合行動,如此才能造就一場酣暢淋漓的大捷。陛下應該是看中這一點,知道尹偉是忠於天家而非太后,所以才讓他接手禁軍。”
穀梁讚許地道:“你看得很透徹。如今西營和南營的主帥位置懸而未決,幾個月來一直由副帥兼任,你是不是和陛下有分歧?”
老者神情柔和,然而眼中精光內蘊,顯然是別有所指。
既然裴越當日沒有選擇徹底決裂,西營主帥蘇武謀害穀梁的罪名便沒有牽扯到宮裡,最後被朝廷處以抄家滅族。裴越在這件事上極其堅決,連穀梁的勸諫都沒有聽,將他護短的性情再一次顯露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