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城到春城,近一千公里的距離。
雞哥與練北,兩個身份地位天差地別,並且毫無交集的人。
卻在同一時間遭遇到了一場幾乎完全一模一樣的暗殺。
之所以說“幾乎”,是因為這兩場暗殺的結果有差別。
雞哥身死當場。
而練北則非常幸運地撿回了一條命。
這件事情實在太過匪夷所思,詭異到了極點。
當莫小川聽說這一訊息的時候,整個人都彷彿陷入到了一個深不可測的漩渦之中,大腦一片混亂。
雖然在這之前,他已經懷疑過雞哥的死與練北遇襲或許有些關係。
畢竟時間實在是太過巧合了。
但當這一猜測被徹底證實的時候,莫小川還是懵了。
因為他想不明白這是為什麼。
如果說練北的遇刺是精衛為了下一屆春城裁決事務所審判長的位置,而佈下的驚天殺局的話。
那麼,殺雞哥又是為了什麼?
除開以隨機殺人來滿足自身變態慾望的連環殺人狂之外,任何刑事案件的破案關鍵,都在於兩個字。
動機。
所以在很多偵探、漫畫、影視劇當中,往往死者都不是什麼好人,有理由殺他的人比比皆是。
只有在嫌疑人都有作案動機的情況下,這樣的故事才有意思,才能給破案增加難度。
鳳火案是怎麼破的?
便是莫小川找到了兇手的殺人動機,直接鎖定了趙明。
而在本案中,莫小川相信,雞哥或許不是一個那麼十全十美的人,也不可能與所有人都成為朋友,不管是在曲藝團裡,還是在軟體學院中,都肯定有看不慣他的人。
可這些人都是學生,他們敢殺人嗎?
對此莫小川保持懷疑。
更重要的是,如果兇手真的是郵大的學生,他又是用什麼辦法,在眾目睽睽之下,殺害雞哥的?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練北的遇刺,其實給莫小川破獲雞哥一案降低了難度。
因為不管是行兇手法,還是兇手的動機,都給了他一個比較明確的方向。
如果雞哥的死和春城那邊的審判者換選有關係,或者說得更直接一些,與練北的遇刺有關的話。
那麼無疑,兇手的最終目的,就一定不是雞哥。
而很可能是莫小川。
或許對方是希望透過雞哥的死,把莫小川留在山城,讓他無力干涉春城裁決事務所審判者換選的結果。
這麼一來,兇手就一定不是一個普通人。
或許正是用了某種在常人看來宛如神蹟的手段,實現了這場不可能犯罪。
所以莫小川找不到兇器。
所以對方可以抵擋莫小川的蠱惑之術。
在經過最初的震驚與混亂之後,清醒過來的莫小川很快就理清了思路,至少王一條的這通電話,為他指明瞭破案的方向。
可隨之而來的,是如潮水般洶湧的自責。
因為如果這一切成立,那麼雞哥就是因他而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