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殿外的花苑,顧明珠看著手裡的一封手書,臉上是止不住的疑惑。
自從那夜在宮外遇見顧懷,自己和顧懷已經好些天沒有聯絡了,顧懷為什麼...會突然來拜訪自己?
還這麼正式的通報,遞了拜帖。
揮退了宮女,讓她們去殿外候著,顧明珠慢慢走向未央殿,手裡還抓著那封手書沒放。
上面沒有說太多,只說是顧懷想要辭京回涼州,打算在臨行前接連拜訪一下魏皇太子二皇子以及...她,然後就起行。
顧明珠意味不明的笑了笑,這些話...她可不信。
回涼州?皇叔是不會這麼做的。
回到長安已經快半年了,顧明珠算是對久別重逢的顧懷有了一個還算深的瞭解,在她看來,顧懷和自己的大哥二哥相差不大,他們看的方向...永遠是權力。
這一點從顧懷之前做的事就能看得出來。
因為大祭來了長安,卻直接摻和進了涼州賑災的事情,和官員們打嘴仗還不算,還和二哥以及長安的紈絝們起了那麼深的衝突...這不像是一個想安心度日的藩王該有的表現。
然後就是涼州民變,顧懷領命出京,居然只花了那麼短的時間就完成了平叛以及賑災,整個涼州變得井井有條...
接下來就是岷山衛的事情,錦衣衛的蛻變,回到長安後的腥風血雨。
有能力,有野心,敢做事,敢伸手,這樣一個人,會說回涼州就回涼州,安心當一個閒散藩王?
怎麼看怎麼覺得不可能。
那麼問題就來了,顧懷為什麼會在這個節骨眼上來拜訪自己?手書上雖然說的冠冕堂皇,但顧懷沒有先去父皇和大哥那兒,而是先來自己這裡。
目的性太強了。
有時候顧明珠真的覺得很矛盾,從大祭被顧懷救下,最後發現顧懷只是想救下大哥,順手救了一把自己後,顧明珠就覺得顧懷和大哥二哥他們是一類人。
可看看顧懷後來做的事情,說過的話,他和大哥二哥還是有些區別的,起碼他做事...真是好像都是為了百姓。
尤其是那晚朱雀大街的燈光下,顧懷的側臉和語氣。
那是真的對貪官汙吏們起了殺心,對百姓的遭遇感到不公,真的想要...伸張正義。
這就讓顧明珠感覺很奇怪了,憑什麼?
顧明珠沒來由的就想起了那一夜走在朱雀大街上,顧懷說過的話。
“世界很現實,一個人要是沒有土地,就沒有收入,沒有收入就會沒有食物,而沒了食物,就會開始變賣家產,從傢俱、房子到老婆、孩子,到了賣無可賣,就會去扒樹皮,樹皮扒完了,就去吃觀音土,而觀音土是沒辦法消化的,吃到最後人就會死,而且死的時候肚子會漲得很高這就是涼州難民們的真實寫照。”
“為什麼長安裡那麼多人可以選擇對這些視而不見?那些百姓不喜歡詩詞書畫,也沒有那麼多的憂傷哀愁,他們想要的只是一碗摻著沙子的米飯。對那些骨瘦如柴、眼窩深陷的饑民而言,一副字畫是王羲之的還是懷素的,一點兒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張紙夠不夠厚,方不方便消化。”
“這就是大魏的真相,當無數的百姓受到壓榨,受到兵禍和災難的迫害,失去土地和家只能四處流浪活的像條野狗的時候,高貴的大臣和權貴們卻正在思考明天去何處遊玩,該怎麼拉關係爬上去,該怎麼掌握權力,該做一首怎樣的詩。”
“這樣的人,都該死。”
按照顧懷說的,這就是他願意站出來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