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都城最早是隻有十二座城門的,四面各有三座,而且兩兩對隅,以筆直的街道相連,於是城中便是三橫三縱六條主路,但因為中間修建了皇城,所以只有兩橫一豎三條路是可以直通的。
林徹他們進入的光泰門,是第十三座城門,是後來修的,因為金國的多任皇帝都喜歡去大寧宮,為了來往方便,才專門開了這麼一道城門。
現在忽必烈在大寧宮待著,但隨駕的大臣們總不能住那裡,自然住在中都城裡,因此這光泰門倒成了達官貴人經常出入的地方了。
進城後,林徹也舉目望去,感覺身處的這座城池挺寬大的,起碼比臨安大多了。
確實不小,在歷史巔峰時期,這中都城有二十二萬多戶居民,人口差不多就是一百萬的樣子,現在就少了很多,只有三十來萬,這還是因為忽必烈來了。
如果問這中都城裡什麼最多,那一定是各種寺廟院觀。
有些寺廟的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遼國時期,因此在城北一帶,之前的遼國南京城區域裡最為集中,大大小小的寺廟有二三十個,佔了城中一半的數量。
也或許是因為這些寺廟,之前皇城以北的許多里坊遭到的破壞相對較小,恢復起來也是最快的,不像南城,現在還有許多廢墟。
有時候,人真的很奇怪,自己都吃不飽,穿不暖,可偏偏喜歡拿著血汗錢去供奉各種木雕泥塑的神仙。
而草原上的人,似乎對信仰更加執著,契丹人的遼國就十分崇信佛教,等到女真人立國之後,不怎麼信之前的薩滿了,也開始崇信佛教,華嚴、禪、淨、密教、戒律各宗都有大量的信眾。
另外,也還有道觀,甚至還有天主院這些,只要是神仙,都來者不拒。
而蒙古人也信,因此,這些神仙也算是庇佑了一回左鄰右舍們,不算白吃那麼多年的供奉了。
仙露寺也是從金國時期便流傳下來的,之前是哪一宗的林徹不知道,不過他倒是看到許多大喇嘛從這裡進出,看來,已經改成了密教寺院了。
仙露坊是因為仙露寺得名,但是這坊裡一共有四座寺院,另外三座是萬壽寺、勝嚴寺、聖恩寺,真是出門就能碰到光頭,不對,現在光頭不多了,都帶著雞冠帽。
金光耀這高麗老鄉所開的東昇貨棧佔地倒也不小,有個的樣子,倉房都是挺多的,還有四分之一的面積是修建了客房。
和南方不同,這裡絕大多數都是單層的房子,所以客房都是以院落為單位。
大家都在安頓著,林徹是大少爺做派,所以顯得有些無聊,不由想起了進城時金光耀使用的蒙古紙鈔,便把他喊了過來。
蒙古有銅錢,這個時候就發行有‘中統通寶“,但是很少很少,主要是以行鈔為主。
相傳忽必烈稱汗後,曾想仿效宋朝以銅錢為主要流通貨幣,但劉秉忠勸阻道,「銅錢乃華夏陽明政權之用,我
(本章未完,請翻頁)
們起於北方草原地區,屬於幽陰之地,不能和華夏陽明之區相比,我國適用紙幣。」
所以歷史上從蒙古到元朝,一直長期、廣泛、大量地發行和流通紙幣,直到被朱元璋趕出中原為止。
元朝那麼迅速沒落,和後期鈔法失控,過於濫發紙幣,使幣值大幅縮水,導致經濟凋敝也有很大的關係。
但是現在剛發行的中統鈔還是很穩定的,並且與絲銀掛鉤,也就是說各種商品的價值都是按著與絲價的比例來算的,按著規定,就是一兩銀子兌換二十兩絲。
現在林徹手中這張紙鈔,差不多和他前世時候的普通書本一樣大小,是個豎著的長方形。
紙鈔的四周是印上去的花邊,底下是海水紋,兩側各有一條龍,上方從右到左印著‘中統元寶交鈔“,在中央位置,印著‘貳貫文省“,下方印有印鈔的單位,職官名稱,發行年、月、日及偽造者處死等警告語。
另外還有十文、二十文、三十文文、一百文、貳百文、三百文文、一貫總共十種面值。
說實話,林徹覺得這紙張的質量著實有點差,若是真有心偽造的話,難度其實並不大,現在估計是因為蒙古以強大的武力為保證,所以才沒有人敢冒險製假吧。
這倒是一個可以拿來對付蒙古的法子,雖然蒙古國並不是經濟立國,但關鍵時刻湧入大量真假難辨的紙鈔,也夠蒙古朝廷喝一壺的了。
等回去的時候,多帶一點樣品回去,憑著自己手下那些能工巧匠,應該可以給自己一個滿意的答覆。
就在林徹謀算著怎麼給忽必烈找麻煩的時候,離著仙露坊一街之隔的城東敬客坊一座民宅裡,蒲崇謨有些焦躁的在院子裡來回踱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