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金屬的結構強度,如果將原先的機甲進行等比例放大的話,先不說駕駛室的設計不同,其機械結構就會出現很大的問題,尤其是可動關節部位,和所要使用的承重結構將受到很大的影響。
當然這樣也不是不能造,只要在其中大量使用振金就行了,但這樣機甲的戰甲將嚴重飆升,製造一兩臺還可以,要是想讓其大規模列裝部隊就有些不現實了。
所以必須從頭開發,但這對完全沒有這方面技術儲備的中科院來說,每一步都非常地困難。
這幾乎就是要從頭開始進行設計製造,有時候中科院的那些人都想隨便造一個樣子貨,然後直接用火種源進行啟用,讓其變成變形金剛算了。
當然,也有科學家想到了借鑑變形金剛的身體結構,來設計機甲,但這個方案也很快就被否決了,因為變形金剛的構造是完全建立在變形金屬上的,其中有些機械結構是非常不合理的,如果用傳統材料的話,就會出現根本無法執行的情況。
所以想要短時間內擁有可用的大型機甲,還是得從其他世界裡尋找。
當然也不是全無辦法,在得到了另外一個世界鋼鐵俠的奈米技術後,有科學家就想過,直接用奈米機器人來構成機甲的主體。
但是奈米機器人的結構強度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普通的攻擊不是問題,但在受到威力過大的攻擊後,有非常大解體的風險。
因為體型變大,所以解體的風險也要比原來更加地大。
大型機甲專案和無限寶石開發專案都陷入瓶頸後,另一項技術卻被很好地利用了起來。
而這項技術就是從孤島危機位面中獲得的奈米作戰服技術。
只不過這次並不是直接穿在人的身上,而是被整合到了戰甲的表現裝甲上。
主要為其提供光學隱身和一定的防彈功能。
因為不再需要考慮能源的問題,所以可以做到全程都開啟光學隱身,至於奈米作戰服的裝甲模式,則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添頭,畢竟奈米作戰服再硬也硬不過下面,含有振金的戰甲外殼和全功率開啟的能量護盾。
除了整合進裝甲上外,加入中科院參與到奈米作戰服研究當中的羅許,還利用蜘蛛絲研發出了奈米作戰服的新型內襯,更加貼合的同時,還能防止被奈米作戰服所同化,並且還有很好的防彈和減震功能。
因為這款新型的奈米作戰服是專門為艾達王開發的,所以其效能著重偏向於隱身潛伏。
原本奈米作戰服上的肌肉纖維全都省略了,只保留了作戰服的隱身和戰甲模式。
畢竟對能夠舉起50噸物體的艾達王來說,奈米作戰服的那點力量提升可有可無。
奈米作戰服的能源依然是由方舟反應堆來提供,只不過為了便於攜帶,和不顯得太過突兀,在結合了另外一個世界的託尼斯塔克所提供的方舟反應堆設計後,直接將方舟反應堆嵌入到了奈米作戰服內。
但這也是有代價的,因為造型過於扁平,所以其能提供的能量相比傳統的方舟反應堆來說,少了一半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