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近日李推官將府衙事務胡亂對付著,卻發了狠投身於西城交通樞紐工程一面督造水陸皆有的新城門。一面監工連通城門的新河道。
他日常不是在工地裡就是在去工地的堅持親力親為的不斷在現場巡視唯恐工匠民夫偷懶。
時值六七月之交幾天下來李推官那可以充當國朝美男子標準模板的白臉已經曬黑了幾分叫家中妻妾心疼不已。
連趙大官人找李佑上山避暑兼尋歡作樂,也無動搖李大人的堅毅決心。河叫李塘,門叫右門,他不努力誰努力?
“進展頗慢時不我待乎。”這日李佑立在高處縱覽工地時憂心忡仲道。
國子監補監十月開班九月就要到京師報名倒推時間八月便要動身出發。如今已經是七月初,若想在離開之前建完城門和水道,只剩一個月時間了,目前看來是不夠的。
“老爺若想快必須追加人手不可。”一名老工答道。
李佑心想道,若增加人手,無非是從附近幾個縣徵發軍民役戶,以他的權力,還做不到。
這年頭編戶一百一十戶為一里其中甲首十戶輪流當里長,此外的一百戶每十戶為一甲。按國朝制度每裡之中各甲分年度輪流負擔官府差役,基本上十年輪到一年這是正常的徑役,其他若有加派都是不正常的。
李佑或許可以利用自己特殊影響力從眼皮子底下的府城附郭縣裡要來若干勞力但要去其他縣徵發徑役只怕不合時宜了。
不過有句話說得好,有困難找知府。當即李推官起身向府衙而去。
對於李佑的請求。王知府拈鬚沉吟不語,他也有他的考慮。
前一段時間王知府帶著幾分與石參政打擂臺的賭氣,提出要在全府整治水利。事後便有點兒後悔。他畢竟一直做雜職和佐貳官從未有過主持大政的經驗心裡害怕自己做不成反成笑柄。
不過反覆思量後又經李估勸說,老知府終是下了決心繼續推行待到農閒時開工他要透過此事過程樹立自己的威望。何況李佑丟給他的錢皇商,也是不好得罪的。河工事停了後估計第一個不滿的就是錢皇商。
問題在於,王知府謀劃的河流整治或許用銀不多但是極其耗費人力。
如果這次讓李佑為了西城門和水道再用去幾千人,多多少少對全府河工有影響。
別的不提八月修好城門與水道等到十月對這些人再次進行徵發時不免要惹出怨聲載道。雖然這些人只佔全部民役的一部分,但也足以形成賦役繁重不利輿論了。
李佑見王知府面有難色,便長嘆一聲道:“下官欲在坐監前盡一份心力造福鄉里有些急近利了。但下官也不是個半途而廢的性子只好慢慢督造預計年內可以完工。至於國子監,不去也罷,豈可因私而廢公。”
“吾再給你撥三千人!”,王知府咬牙捶案道權當離別贈禮了。
如此這般幾日內李推官又連續向王知府提了三四個合理的或者不合理的要求每每滿載而歸。他只要長嘆一聲“無去坐監了”百試百靈。
對此王知府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畢竟在他的認知中坐監讀書對李佑來說沒有多大吸引力隨時可能會放棄這個機會。
但總這樣被敲詐下去也不是個辦,王老大人對此十分苦惱,但對手實在難纏,一時無計可施。
直到數日後,朝廷忽行文到府卻叫王知府閱之大喜,宛如吃了一顆定心丸,語於左右道:“神佛顯靈矣!終可甩脫李大人的無理糾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