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突然提到馬雲昔日的隊友,劉強東、王興,包括陳沖相繼離去,如今反過來聯盟對付他,馬雲心裡是有些感慨的。
但是馬雲不會承認是自己在戰略規劃上的失誤,只能說道不同,不相為謀。
如果當初他在面臨這些決策時,優柔寡斷,也不會有今天阿里電商的霸主地位。
馬雲很巧妙地避開了記者的問題,沒有提他和陳沖這些人的私人感情,也沒有提阿里的戰略規劃,而是把記者的問題轉移到競爭激烈的移動支付市場。
馬雲回答記者道:「天下把我當對手的多了去了,這一點,我非常自豪,也很榮幸。
被別人當成對手,其實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說明在某些領域,他們不及你。
就拿電子支付領域來說,京東、美團、宅天下曾經都是支付寶的合作商,後來他們選擇離開,覺得自己建更合適。
對我而言,只要他們覺得自己建的比我好,比支付寶好,比支付寶效率高,我也是發自內心地為他們感到高興。
但是他們心裡都清楚,眼下電子支付市場,找不到比支付寶更高效、更安全的支付渠道。
離開支付寶,不僅是他們的損失,更是使用者的損失。
我替他們感到惋惜。」
陳沖看到這裡,搖頭笑了笑,佩服馬雲的口才和思維,不管在任何時候,都能找到理論的最高點,提出自己看似有利的觀點。
馬雲接著道:「其實一個公司最大的樂趣就是你的客戶在成長,你的對手也在成長。
就像一個武林高手遇到另外一個武林高手的時候,相互之間那種分寸感極強的博弈才有意思。
我剛創業的時候跟大家一樣,覺得對手就一定是幹壞事的,總是針對我,我心裡很不高興,必須要和他往死裡幹。
今天跟以前的想法有了很大的差異,不是因為阿里做大到了一定規模,而是我想明白了一個道理,要用欣賞地目光去看待對手。
陳沖之前,李彥宏和馬化騰沒給我好日子過,我覺得自己也不能給他們好日子過,就打過去打過來,就算最後贏了,好像也沒什麼成就感。
現在我和陳沖同樣在打,打的厲害,但是我突然會發現,陳沖的有些東西不錯,我可以學習,反過來我用學到的東西去打他。
他肯定會生氣,他生氣了我就高興了。
我現在面對對手的競爭手段,就是要讓對手的心情變的糟糕。
輸贏無所謂!」
主持人笑道:「馬總是從實戰上升到心理戰了?」
馬雲笑道:「面對年輕人,打心理戰更合適,他們心裡承受能力肯定是沒我強。」
看直播的網友也跟著笑了起來。
實際上,業內都清楚馬雲這些話是在掩飾他眼下在實戰中處於被動的狀態。
不知道從何處發力,突破「圍剿」的機遇也還沒到來,就只能編撰一處心理戰的戰術來應付媒體記者。
財經頻道肯定是如實報道的,說不定還會請某位專家、學者專門出來分析一下馬雲的戰術。
這樣就達到了馬雲想要的目的。
告訴商家,面對受困的局勢,阿里不是什麼都沒做,而是改變了戰術,讓合作商戶有信心共同迎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