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德六年六月,柴榮去世,周恭帝柴宗訓即位,是年七月,趙匡胤改領歸德軍節度使,趙普升為節度掌書記。
顯德七年正月元旦,傳契丹勾結北漢入侵,宰相範質倉促之間派趙匡胤率軍北征,兵行開封東北四十里之要道陳橋驛時,趙普等人為趙匡胤謀策,託故不行,將趙匡胤灌醉,然後以杏黃龍袍加身.發動陳橋兵變。
趙匡胤在既成事實面前,從柴宗訓手裡接過"禪位"書,建立宋朝,是為宋太祖。
宋太祖即位,**行賞,繼續使用後周宰執範質,**以及魏仁浦為相,以維繫舊官員之心。
石守信、高懷德等得到晉升要職、趙普輔佐有功,任為諫議大夫、樞密直學士。
宋太祖趙匡胤代周以後面臨的國內形勢,依然是五代十國以來的武臣弄權局面。
後周時義成軍節度使李筠,不甘居下,拒絕***授予的兼中書令的高官,於建隆元年四月,勾結北漢**起兵反宋。
趙普看到形勢可慮,力主太祖親征並隨同前往,宋太祖從其議,御駕親征,命趙普和留守京師,趙普請求隨軍出征。
宋太祖笑著說:"你能夠勝任戰事嗎?"六月,石守信、高懷德攻陷保澤州,李筠自焚死。
時後周太祖郭威之甥、駐揚州之淮南節度使李重進,已成為宋廷心腹之患。
李派翟守殉聯結北漢,中途被俘為宋太祖所用以後,宋廷採取賜李鐵券以穩其心,並令其移鎮青州以便就近約束。
李重進扣押宋使,遂於七月起兵反宋,宋太祖派石守信、王審琦征討,遷延未克。
趙普因以原後周之將士攻後周之貴戚為慮,勸太祖自行,十一月從徵揚州,—舉攻克,李重進全家自焚而死。
二李叛亂的平定,從獻策親征之意義上來說,趙普之功顯著,遂遷以兵部侍郎、樞密副使之職。
建隆元年末,宋太祖平定李筠及李重進叛亂後的一天,召見趙普問道:
"為什麼從唐末以來,數十年間帝王換了八姓十二君,爭戰無休無止?我要從此息滅天下之兵,建國家長久之計,有什麼好的辦法嗎。"
趙普精通治道,對這些問題也早有所考慮,聽了宋太祖的發問,他便說:
"這個問題的癥結,就在於藩鎮權力太重、君弱臣強而已,治理的辦法也沒有奇巧可施,只要削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天下自然就安定了。"
趙普的話還沒說完,宋太祖就連聲說:"你不用再說了,我全明白了。"
於是一個重建中央集權****的計劃就這樣醞釀出來,並逐步付諸實施了。
在北宋中央集權方面,最重要的是兵權,也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建隆二年,宋太祖鑑於當時已控制局勢,就著手陸續採取了一些措施,把殿前都點檢鎮寧軍節度使慕容延釗罷為山南東道節度使,侍衛親軍都指揮使韓令坤罷為成德節度使。
因為殿前都點檢是宋太祖黃袍加身前擔任過的職務,從此不再設定,由石守信接替韓令坤任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
起初宋太祖以石守信等人都是自己的故友,並不介意,趙普就向他數次進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