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下官一定沉下心去,不讓冀州物阜民豐,絕不回北平城!”
國淵很快就表了態,在無雙營的護衛下,公孫越進了漁陽城,在這裡待了幾天後,繼續北上進入烏桓人的領地。
“文傑先生、廷益先生,好好過一個平安年後,明年就得對幷州用兵了,有玄恭統領烏桓鐵騎與我們雙線出擊,獲勝的可能性也會大很多。”
幾個月下來,于謙已經走遍冀州幾個重要的郡,震懾住了數個世家豪強,取得的成績確實不小。
陳平也從渤海郡回到了北平城,休息沒幾個月,又繼續隨公孫越一起北上巡視。
“主公,太原狄氏乃是世家大族,調漢臣進攻幷州可以事半功倍,至於坐鎮魏郡之事,有元凱在那裡已經足夠。
有漢臣和子通將軍配合,攻下幷州應該問題不大,子通將軍一直經略常山與趙國二郡,也是時候該讓他挪挪地方了。”
雖然相信狄青、韓擒虎等人的忠心,但這些召喚人物都不是工具人,也要考慮他們的情感,對於陳平的提議,公孫越想了想,也覺得確實該如此。
經過數次大戰,狄青在冀州軍中的地位已經牢不可破,如果再攻下幷州,也確實該讓他休息休息了,如此一來對他也有好處。
藉著這次進攻幷州的機會,讓韓擒虎、狄青各領一路,讓韓擒虎充分展露軍事能力後,也可為以後的任用打下基礎。
“文傑先生考慮周祥,確實該讓子通將軍動動了,攻下幷州之後,必須有一名獨當一面的大將坐鎮此地,否則難以抵擋來自關中地區的壓力。
而坐鎮幷州最合適的人選,非漢臣將軍莫屬,不管是忠心還是能力都可以信任。”
韓擒虎乃是河南東垣人,隋朝名將,北周驃騎大將軍韓雄之子,
容儀魁偉,頗有膽略,愛好讀書,來到這個世界後,卻一直沒有機會展現能力。
一家獨大並不是件好事,必須培養出數個勢均力敵的大將,如此一來才能平衡,也能讓冀州內部越發穩定。
韓擒虎前世初仕北周時,任都督、合州刺史,封新義郡公,隨軍平定北齊,屢次挫敗陳國進攻。
公元581年,任廬州總管,鎮守江北要地廬江,作好滅陳準備。
公元588年,韓擒虎作為先鋒將軍攻打陳國,率兵夜渡長江,襲佔採石,攻克姑孰,進軍新林,攻破朱雀門,佔領建康城,俘虜陳後主陳叔寶。
韓擒虎功勳卓著,進位上柱國、大將軍,封壽光縣公,後以行軍總管屯兵金城,防禦突厥,拜涼州總管。
韓擒虎的父親韓雄,以勇猛有氣節而聞名,在北周做官,官拜大將軍、洛陽、虞州等八州刺史。
韓擒虎年少時,粗獷豪邁,以有膽識和謀略而著稱,體貌魁梧偉岸,有一副英雄豪傑的儀表,他喜歡讀書,經書、史書、百家之言都略知大旨。
北周太祖宇文泰看見他後,認為他很獨特,就讓他與自己的諸子們一起遊玩。
後來,因為立了軍功,授官職為都督,新安太守,慢慢地提升到儀同三司,世襲新義郡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