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張九齡(中) (第1/2頁)

玄宗東巡泰山封禪,封禪之後有進階行賞之事,張九齡因此提醒張說選擇隨行人員要注意選那些清流高品,以免引起非議。

然而張說選定從行登山的官員,許多是官階較低且己之所親者,果然招致一片怨言。

張說對玄宗所賞識的御史中丞宇文融奏事多壓制不理,張九齡提醒他“不可不備”,張說沒放在心上。

開元十年多次升遷擔任司勳員外郎,當時,張說擔任中書令,他與張九齡同姓,按年齡排序結為宗族兄弟,張說特別親近、看重他,張九齡很高興張說了解自己,所以也願意依傍跟從他。

開元十一年,張九齡被任為中書舍人,開元十三年皇帝東巡,舉行祭祀天地的大禮。

張說親自決定侍從皇帝登山的官員,他多推薦兩省錄事、主書和自己親近的官員代理官職登山,於是對他們特別加以晉級,破格授予他們五品官職。

當初,張說命令張九齡草擬詔書時,張九齡對張說說:

“官爵是天下共用的器物,應該把道德名望高的人排在前面,有功勞的舊臣排在後面。

如果顛倒了順序,指責和批評就會產生,現在登山封禪,廣施恩澤,這是千年—遇的大事。

有名望和品德高尚的人,不能蒙受恩澤,官府中辦理文書的小吏末流卻先被加官晉爵,我只是擔心制度出臺之後,天下各地的人會感到失望。

現在制訂草表的時候,事情還可以更改,只是希望您仔細研究謀劃這件事,不要留下悔恨。”

張說說:

“事情已經定下來,荒唐無據的議論,哪裡值得擔心呢?”

最終張說沒有聽從,等到制度出臺時,朝廷內外的人對張說有很多指責。

當時,御史中丞宇文融剛掌管田戶租稅的事情,每次向皇帝陳奏,張說多建議皇帝不要聽從他,宇文融也因此對張說不滿,張九齡勸張說對宇文融要有所防備,張說又不聽從他的話。

沒過多久,張說果真被宇文融彈劾,罷掉了知政事的官職,張九齡也改為太常少卿,不久調出京師擔任冀州代理刺史。

後改授洪州都督,不久又轉授桂州都督,充嶺南按察使,開元十四年四月,宇文融和李林甫等人彈劾張說,張說被罷相,張九齡也受牽連,張九齡改任太常少卿。

六月,張九齡奉命祭南嶽及南海,就便歸省,是年秋張九齡回京,仍被指為親附張說,調任外官,出為冀州刺史。

張九齡以老母不欲從之任所為由,表請罷官,翌年三月,改任洪州都督。

在洪州任上,張九齡寫了《在郡懷秋》詩二首,表達了時不能用,憂鬱思歸的心情,其一為:

秋風入前林,蕭瑟鳴高枝,寂寞遊子思,寤嘆何人知,臣成名不立,志存歲已馳,五十而無聞,古人深所疵。

平生去外飾,直道如不羈,未得操割效,忽復寒暑移,物情自古然,身退毀亦隨。

悠悠滄江渚,望望白雲涯,路下霜且降,澤中草離披,蘭艾若不分,安用馨香為。

開元十七年,張說又被玄宗拜任尚書左丞相、集賢院學士,開元十八年一病不起,終於病逝。

張說多次推薦張九齡做集賢院學士,開元十八年,張九齡轉任桂州刺史兼嶺南道按察使攝御史中丞。

最新小說: 莊周劉禪 吾為暴君 人在隋唐:我爹是楊廣 婚謀已久:妖孽邪皇寵妻狂 東國島津的野望 花式養成權臣大佬 大漢從忽悠開始 大唐:我能交易千年之後 三國:重生為阿斗,開局扶劉備 大明昏君:沒有人能夠背叛朕 大都督呂蒙 穿越五代十國:我要逆襲 崇禎:朕就是盛世之君 重生之去種田 水滸之諸天萬界漁網 晚來明月不驚鵲 穿越後被殿下惦記上了 侯爺的農門福妻 庶子稱帝 我成了古代大佬的後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