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德行為上 (第1/2頁)

“漢臣將軍,如今袁紹敗逃黎陽,正是乘勝追擊之時,只需留少量士卒在此看守俘虜即可!”

眼看狄青似乎並無繼續進攻之意,張遼說出了進擊的意見,不過狄青並沒有與袁紹死磕的心,到了蕩陰之後便不再南進。

“文遠將軍,黎陽是進入兗州的橋頭堡,城高池深防備森嚴,我軍全是騎兵,想要攻下幾乎不可能。

黎陽只是一座孤城,等到袁紹與袁術分出勝負後,自然會撤離此地,我軍不需一兵一卒便可佔之,又何必要犧牲兄弟們的性命。

文遠將軍暫且在此休息,待我派人飛馬前往鄴縣報給我家主公,等我家主公到來之後,再決定是否進軍!”

“好吧,既然漢臣將軍決意如此,那在下也不好再多說什麼,便在此稍待一些時日,等公孫將軍到來後再做決定。”

將張遼安排在蕩陰城外的軍營中,狄青派人飛馬前往鄴縣報信,三日之後公孫越親自帶領幽武卒第一軍來到了鄴縣。

“文遠辛苦了,呂將軍可好?”

將幽武卒第一軍交給狄青安排之後,公孫越親自來到城外大營,與大名鼎鼎的張遼見面。

“主公,張遼就是呂布帳下小小部將而已,如何當得起主公這麼重視?”

看著麴義似乎很不服氣的模樣,公孫越只是笑了笑沒說話,論能力來說麴義確實很強,但其他方面來說,張遼可以甩他好幾條街。

張遼不管起初擔任雁門郡吏,還是後面跟隨丁原、何進、董卓、呂布,都是恪盡職守,雖然歷盡坎坷,但一直都保持本心。

張遼一直都不是呂布嫡系,投降曹操之後公私分明,而且能改過自新顧全大局,捐棄前嫌與護軍武周講和,是一個真正明事理之人。

當年,關羽暫時投於曹操營下,張遼與關羽為好友,曹操便派張遼以關羽私交好友的身份去尋問關羽的去留之心。

關羽表明只會跟隨劉備,張遼想到如果照實說給曹操,怕曹操殺關羽,但若不說實話,又不是事君之道,便嘆息:

“曹公,是如父親般的君上,關羽,是兄弟而已。”

最終,張遼在擔憂關羽安危的同時,依然堅持履行“以情問之”的使命,而且,張遼還為關羽擔保“必立效報公而後去也”。

張遼此舉,不但使得他與關羽之間的私人情誼得到了後世文人的千古傳頌,而且還被後世認為是為臣下者恪守責任、能識大體的表現,如南朝宋左僕射劉穆之曾說:

“我蒙公恩,義無隱諱,此張遼所以告關羽欲叛也。”

尚書右僕射何尚之亦曾言:

“臣思張遼之言,關羽雖兄弟,曹公父子,豈得不言?”

張遼作為呂布部將,與曹操麾下諸多將領戰場對峙多次,投降曹操之後,自然也受到曹操麾下諸多部將排斥。

張遼與李典、樂進素來不睦,甚至與李典有舊日的仇怨,昔日張遼所在的呂布集團、李典所在的乘氏李家,雙方曾經展開激烈廝殺,血債累累。

呂布集團本來已經數次戰勝曹操,但因蝗災大起,呂布集團缺糧求助於乘氏李家。

最新小說: 洪武大明:吾兒怎麼還不造反 王爺兇猛 三國從益州開始 紈絝小侯爺 三國之霸楚大業 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誰接頭 大唐:開局擺地攤賣面膜 明末梟臣 非正常三國 燕鳴初啼 貪財不好 揚鋒漢起 西北三義士 穿越後撩完天師惹王爺 第一昏君 大秦:說書雪中,始皇給我打賞 爭霸:開局召喚許褚 皇后今日侍寢嗎 我爹是袁術?可我想當曹賊 娘娘拉仇恨的姿勢帥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