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天之後,將近八千騎兵總算趕到了薊縣,個個風塵僕僕人困馬乏,留岳雲、秦瓊留守軍營之後,公孫越帶著李存孝、典韋、狄青和陳平進了薊縣城。
作為幽州治所所在,薊縣城城高池深,城牆高達四丈(9米左右),南北長接近3.5公里,東西寬約2.5公里,面積接近9平方公里,算是一座堅城。
薊縣城往日雖比不上中原繁榮,倒也人來人往,但如今卻是家家緊閉門戶,街上偶爾有三兩行人,也是步履匆匆,神色頗為緊張,戰爭的陰雲已經籠罩在整座城市上空。
“伯圭,我總算將你盼來了,如今烏桓首領蹋頓,聯合上谷、遼西、右北平三郡烏桓首領,兵分兩路扣邊,如之奈何?”
與公孫瓚一起進入州牧府後,一個年級超過五十歲、頭髮花白麵帶愁容的老頭快步迎了上來,身後還跟著幾個人,公孫越雙眼掃過之後,已經知曉其身份來歷。
【姓名:劉虞】
【統帥:53】
【武力:42】
【智力:85】
【政治:92】
如今的劉虞既是幽州牧,封襄賁侯,又被董卓拜為太傅,主張以懷柔政策對待當地的遊牧民族,為政寬仁、安撫百姓、深得幽州百姓民心,在幽州百姓和外胡之間頗有威望。
劉虞的智力和政治都不錯,尤其政治達到了92點,治理一州之地倒是綽綽有餘。
不過他身後的那幾人就寒酸了,武將只有鮮于輔和鮮于銀,統帥值和武力值都只是七十幾,難怪會被公孫瓚按在地上狠狠摩擦。
至於文官方面,田疇、魏攸、程緒、齊周、張逸、趙該這些劉虞的親信,並無軍師之才,但行政之才尚可,自然也抵擋不住公孫瓚的虎狼之師。
不過在這些人中,公孫越發現了一個年輕的身影,看起來還未至而立之年,正是狄青之兄狄仁傑,如今在劉虞麾下任薊縣縣令。
“州牧大人,既然烏桓人敢扣邊,那這次就要將他們徹底打疼,否則三天兩頭就來襲擾一次,讓人煩不勝煩。
情報我已經看過,烏桓主力主要集中在遼西、右北平兩郡,上谷郡那一路以烏桓首領難樓為統帥,雖號稱兵馬兩萬,但可戰之兵定不足萬,派一軍前去抵擋即可。
既然他們分兩路扣邊,那我們便分兩路迎敵,在回來的路上我和二弟已經商量過,由他率三千精銳騎兵前去抵擋,剩下主力則由我親自統領,前往右北平郡,尋找戰機與烏桓人決戰!”
公孫瓚說完之後,劉虞連連搖頭,並不贊成他的策略。
“奮武將軍,胡人本就驍勇善戰,又號稱兩萬之數,子慶將軍只領三千兵馬前去,豈不是以卵擊石?”
“州牧大人,只要你能給我準備五萬支箭矢,另外再配三千匹上好戰馬,以及二十日軍糧,我便立下軍令狀,若不能戰勝上谷烏桓這一路偏師,我願提頭來見!”
眼看公孫越信心滿滿,公孫瓚又在一旁講述“虎豹騎”驍勇不下“白馬義從”,再加上見識過李存孝、典韋和狄青三人的勇猛之後,劉虞只得點頭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