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黃沙,鐵馬,旌旗。
第四師剛從燕雲戰場回來不到一月,又整裝出發,浩浩蕩蕩向北而去,準備在孟津登船, 渡過黃河。
各團上報人數,基本滿員,而韓堅的第七團還出現嚴重超標,多達1800人。
之前是誅邪克的第四團超編,後經龍山一場惡戰,減員過半。
第四團超編是因為蘇御把原第四師的老底子挪了過去,那如今韓堅部超編, 是為哪般?
首先,韓堅是學院派代表, 有號召力;其次他有錢。
據說這位財閥少爺從他老爹手裡拿走三千萬。而他老爹昨晚又給蘇御送來兩千萬。禮部侍郎為培養兒子,也算是豁出去了。
出發前秦王對第四師做出調整,師部五將分別兼任團都尉長,而原來三個旅部已被撤銷。
蘇御強調說,此去河東,首先消滅張之悌團伙;其次是配合文官進行稅改工作。到時第四師各團分散各州縣,直接聽文官領導,不再受旅部轄制。如有問題,直接按照師部精神辦事,若遇特殊事,團都五官直接開會決定。
秦王親自兼任第一團都尉長,日常工作交給團副官,軍校學生黨茂。
任命邱垚為師監軍,兼任第二團都尉長;師參將石敢當兼任第三團都尉長;師督糧官誅邪克兼任第四團都尉長;師副將一職空缺。但大家心裡都有數,那是給韓堅留的。而韓堅現在是第七團都尉長。
這五個團就是第四師的五主力,而其它隊伍就顯得遜色一些, 無論是人員還是裝備。
但秦王並不會放鬆對那些隊伍的栽培, 團五官都有秦王親自任命。除第五團都尉長典奉,其它隊伍五官清一色都是校長門徒。但每個團,都會留有一個經驗豐富的原第四師老將。
這幫老將戎馬半生,在牧王手下時平定西域十六國,在趙挺手下參加梁朝十年抗胡戰爭,再經過三王之亂,再隨秦王燕雲抗遼,一直活到現在,真可謂身經百戰。有他們在各團給那些新軍官傳授經驗,諸多裨益。
這樣的老底子不剩下多少了,各團都跑去誅邪克那裡要人,收到自己隊伍裡當教官。誅邪克那人也算“厚道”,沒少放人。當然,誅邪克不會放過這個敲竹槓的機會,用人換裝備。
對於這種事,蘇御從來不管,這都是第四師內部交流,而從這些交流中,蘇御可以看出各位將官的性格、能力、人品。
兵抵孟津,先鋒部隊已開始渡河,秦王接到一些訊息,把邱垚和典奉喚來王車上議事。
“張之悌是瘋了嗎?他竟帶兵去禍害農田,這對他有何好處?”第五團都尉長,被秦王譽為“小淳于瓊”的典奉說了一句。
邱垚冷哼道:“這是破釜沉舟。他把農田銷燬,逼著百姓參軍。”
蘇御似乎有不同看法,但沒說話。
典奉看秦王一眼,道:“僅靠韓堅一路先鋒,總感覺單薄,卑職願協助韓堅,做副先鋒。”
蘇御笑了笑:“典將軍有勇氣,有能耐,是一把利刃,但現在還不是用你的時候。據可靠訊息,張之悌已組織三千餘人,向南而來。看樣子他不想龜縮防守,而是想主動出擊,要給我們當頭一棒。我已告訴韓堅,渡河後探馬五十里再前進。誅邪克的第四團就在他身後,不怕韓堅落單。”
邱垚皺眉道:“他們會如此快?”
蘇御道:“不能小看張之悌,探馬發現他的先頭部隊距離黃河不足八十里。而憑藉孟津渡口的運載能力,我看很有可能發生點事。”
蘇御笑了笑:“不過沒關係,我看時間夠用。只要韓堅第一團整體渡河,就不怕被偷襲。”
見秦王有轉移話題的意思,邱垚一笑道:“太后送來一百多文官,暫時由第二團保護。若發生戰事,第二團將以保護文官為主,到那時打仗的事就交給典將軍的第五團了。”
蘇御笑問典奉:“第五團裝備差了點,但打道府兵應該沒問題吧?”
典奉哈哈大笑:“別說道府兵,就是胡人來了,我也不怕!”
在蘇御看來有些人就是為戰場而生的。典奉這種人留在家裡,能把他憋瘋,可送到戰場上去,就生龍活虎,好戰嗜殺,勇不可當。在冷兵器時代,一個敢衝敢闖的將領對隊伍影響之大,不言而喻。
……
秦王又去打仗,郡主孤坐塌上,愁眉不展。
案前許多檔案,無心批閱。
在郡主印象中,家裡男人總出去打仗,無論是父親、叔叔、哥哥、姐夫,也經常聽到戰死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