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皇城裡霧氣昭昭,站在飛香殿前石階上,竟然望不見大殿金頂。
身處於這樣的大霧天氣,有的人會感覺壓抑,呼吸不暢;而有的人卻會感覺奇妙,彷彿置身雲間。
曹玉簪就是後者,她不喜歡豔陽高照,反而喜歡這種朦朦朧朧雲裡霧裡的感覺。
此時黑袍太后正坐在後花園池塘邊,手捏餌料,不時拋撒,投餵錦鯉。那足有三尺長的巨鯉,儼然是不怕人的,他們聚集在太后腳下,密密麻麻,翻湧滾動,大張著嘴……
犁萬堂從甬道走來,輕聲道:“稟太后,大喜子、二喜子被賢王逐出王府。”
曹玉簪微微側頭:“我就知道他這次要暴露。”
曹玉簪把手裡的餌料都撒進池塘,站起身向大殿走去,一邊走一邊說:“賢王沒殺他們?”
犁萬堂道:“不但沒殺,還給他們準備箱籠,只說告老還鄉。”
曹玉簪站住腳,輕哼一聲:“害死趙鏘,又破壞偷襲大計,賢王竟也能饒過他……”
這時曹小寶很不合時宜地道了一句:“大喜子二喜子與賢王,就好像小寶與娘娘一樣,從小兒一起長大,即便是犯了再大的錯,老王爺也不忍心殺他們。”
曹玉簪冷眼橫掃:“我的話還沒說完,你打什麼岔?你以為那兩個人能活著走出洛陽嗎?他們知道的太多了。”
其實只有二喜子是奸細,大喜子是被冤枉的。他們外號很像,但他們不是親屬。曾經,他們是皇宮裡的太監,從小跟著賢王趙選一起長大,如今也都是古稀老人了。
二人先後被逐出,大喜子剛走出王府不遠,就一頭撞到王府牆上,血流如注,昏迷不醒,而二喜子則是揹著箱籠,踽踽遠去。
正如曹玉簪所料,他們活不成了。大喜子以死明志,他反而多活了半天,而二喜子還沒走出三條街,就被馬車撞死。同時,他家裡的義子義孫全被逮捕起來,送往邊關當奴役兵去了。
大喜子以頭撞牆,撞得頭破血流,倒在馬路上。賢王得知訊息,派人去街邊把他抬回王府。直到死,大喜子也要為自己辯白,這次賢王信了。
但大喜子傷勢過重,未能熬過那個晚上。他死的時候,有老王爺親自陪伴。他緊緊抓著賢王的手,直到嚥氣才鬆開。
這一幕讓老王爺潸然淚下,在場的人無不難過嘆息。
趙鏘在回城之前,就邀請趙御、張雲龍來王府慶祝,同時他把自己的行軍路線告訴賢王。具體某天某時走哪條路,都是提前設計好的。而這條訊息,被二喜子送到曹玉簪那裡。曹玉簪把訊息送到康王府,才會被趙旻知道。
別說二喜子,其實連曹玉簪都沒想到,康王府裡會冒出一個狠人,竟敢偷襲一萬騎兵保護下的趙鏘。
一開始曹玉簪還覺得二喜子送來一條“垃圾資訊”,可現在看來,倒是一條要了趙鏘命的重要資訊。
趙鏘的死,對曹玉簪來說也算是一件好事,因為他一死,賢王派鐵三角被打碎,現在變成雙子星。
看似合夥成員少了一個,可是原來的平衡被打破,反而更容易出問題。雖然賢王立王孫趙豐繼承趙鏘的位置,可是趙豐功淺德薄,無有威望,照比鐵三角成員差了不知幾個檔次。
趙豐,就是那個曾經在第四師裡當監軍的王孫。他在第四師裡被邱垚、韓堅、誅邪克、石敢當聯手架空,那個滋味,到現在他還記憶猶新。
賢王是怎麼懷疑到這兩個心腹太監的呢?
趙鏘的死並沒有讓賢王起疑心。因為就算沒有大喜子二喜子,趙鏘透過函谷關之後,康王的人也能計算出趙鏘的行動路線和時間。
痛失愛子,老爺子要集結兵力,殺進皇城,幹掉小皇帝。可這時賢王發現,皇城裡竟然有了動靜。城門關閉,兩千御林軍登上城頭,一副死守的架勢。而且已經有快馬飛奔出皇城報信。
賢王下命令的時候,身邊只有三個人,老幕僚薛仁一直陪在賢王身邊,哪也沒去,反而是大喜子二喜子不久後先後離開,都說是給趙鏘籌辦喪事。
由此,賢王懷疑到他們。
既然偷襲的訊息洩露,偷襲還有什麼意義呢?
所以秦王來到賢王府時,老爺子改口說,自己盛怒之下做的決定已經被自己推翻。
而這個訊息,賢王已經提前滲透到皇宮裡,曹玉簪也就沒讓曹聖進城。可這時康王進城了。而康王進城,擊碎了賢王剛剛萌生的第二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