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臉男子面露難色,繼續低著頭。
蘇御盯著他的額頭,鄭重道:“以後我們每天見一次面,我把我的行程原原本本告訴你。我向你保證,適當會給你一些‘驚喜’,而那些‘驚喜’是太后希望聽到的。你不必擔心我會騙你,因為我不知道你什麼時候會抽查一下。而我不想破壞這種默契。”
他有些猶豫了。
蘇御趁熱打鐵:“我給你的驚喜,會讓你在太后面前更受信任。無論是你的能力,還是忠心。”
他咬了咬牙:“蘇大人的條件是什麼?”
“你不許再查我的私產,即便查到也不要告訴太后。但你可以告訴我。告訴我一個,我幫你安排一個親戚入公職。”
“可蘇大人說的送給太后的驚喜是什麼?”
“你跟她說,我今天去孔雀閣,和孔婷睡覺了。”
“什麼!?”瘦臉男子面露大惑之色,旋即皺眉道:“太后是瞭解蘇大人的,她恐怕不會信。”
“如果我承認了呢?”蘇御慧黠笑道:“你去跟太后說,太后八成要問我這件事。到時候我承認了,她就信了。這對於她來說,就是一個很好的把柄。在她心目中,唐靈兒把我拿得死死的。而我的根基在門閥。如果我不聽話,她就會把這個秘密告訴唐靈兒。當然嘍,我會聽話的。而她也不會把這個秘密告訴唐靈兒。你說呢?”
這時瘦臉男子又不說話了。
他不說話,但並不耽誤蘇御繼續說下去。
給人一種錯覺,蘇御與一頭牛也能談笑風生。
“說到底,太后是擔心我給她撂挑子,或者不賣力氣為她辦事,又或者恃寵而驕反過來要挾她。其實她多慮了。我完全沒有那樣的打算。我為太后選了四個人,那四個人都是鉚足了勁兒在辦事。”
“可太后不領情,她希望看到的是我鉚足了勁兒給她辦事。而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以前我很窮,家裡負債累累,那時我沒得選,可現在不一樣了。”
“她以為抓到我的把柄,我就能聽話。其實她錯了。如果她得到的把柄多到一定程度,我反而會果斷退出。在我心目中,她是至高無上的太后,但也是我的朋友。……如果朋友的關係沒了,只剩下太后與臣子的關係,我覺得還不如安心回到門閥裡辦事。”
想說服一個人,不容易。
時常能聽到有人說“我去勸一勸他,給他提點建議”,尤其是一些自以為生活經驗豐富的老人。他們知道自己年紀大,吃的飯多,而並不知道自己只是吃的飯多。
勸的本意是傳授、引導、點醒、開悟,需要一個有深刻領悟的人,去與一個有悟性的人說,這才能有很好的效果。強調一下“聽”的那個人比“勸”的那個人重要。如果聽的人本身有悟性,只要勸說者說清利害,或者只是舉了一個現實中的例子,聽者都有可能被說動。因為聽者從中悟出道理。
當然,勸的人也很重要。不同的人勸,可能會出現不同的效果。只是相對而言,聽的人更重要。
可平時生活中,大體上來看“勸”的作用是有限的。如果某個人聽勸,那麼首先是這個人心裡已有了這個念頭,他正處在猶豫階段。
可假如這個人沒有這個念頭,那“勸”是沒有意義的,甚至還會導致逆反。進而十分討厭勸說的人。可以去試試勸那些跳廣場舞的大爺大媽你們能不能換個地方?超過十個人裡,八成冒出一兩個掐著腰罵街:大街上不讓拉屎,還有沒有王法了?!
而有些勸說者竟認為是自己勸的程度不夠,於是持續加力去勸。其實他已經不是在勸,而是在施壓。有的人因為“重壓”和“威脅”獲得聽者的妥協,他還以為是自己勸說的結果。而這樣的人一旦老了,就是那群罵街的人。
蘇御勸這位大內高手,也只是點到為止。把路指給他,他上不上道兒就是他的事了。說多了沒用,都是情緒。就好像潑婦罵街一樣。
還不如東拉西扯聊點別的,讓兩個人更熟悉一些。畢竟蘇御不是在審犯人,而是在謀求合作。即便合作不成,也要賣賣人情,或者借他之口向太后表達些什麼。當然,他是否真的會去向太后表達,這也不是蘇御能控制的。只是感覺能。
當時譚沁兒坐在門外,她聽不清屋裡人在說什麼,她只能聽到蘇御在那裡面絮絮叨叨說個沒完。他竟然說了大半個時辰。少女納悶,這蘇勁鋒哪那麼多話。或許他真的勸服了那個人?可是令人感到遺憾的是,直到把那個人放走,蘇御連那人的名字都不知道。譚沁兒覺得蘇御這次算是白折騰了。
“喂!你就這樣把他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