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太后駕崩,天賜皇帝快速穩定大局,而唐振是天賜皇帝的重要幫手,所以唐振這幾天非常忙,一邊要照顧皇帝的事,還要抽空處理唐雄造反留下的爛攤子。像他這樣的人物,幾乎沒有自己的時間,與蘇御見面,也都是夾縫裡擠出來的,可他看起來心情不錯。
他一邊批改檔案,一邊說:
“皇宮裡的事我想你也聽說了,你不必糾結太后和涼妃是怎麼死的,總之現在變天了。皇帝仁慈,對陳太后舊部很寬容。包括犁萬堂那樣的人,皇帝都選擇留用。因此現在洛陽城裡看起來很太平。並沒有出現大規模清洗的跡象。
這並不奇怪,太后和皇帝本來就同屬一個勢力,而皇帝以仁慈之心對待太后舊部,就能繼承太后的所有遺產。還有一部分人,其實他們本來就是忠於皇帝的,所以才聽太后調遣,比如張雲龍。
當年天賜皇帝還小的時候,就跑去西域見牧王。那是陳太后想穩住牧王的一計,並想透過牧王制衡三大門閥。卻沒曾想牧王鼓勵皇帝一定要親自北伐,並把手下悍將公孫雄送給皇帝當左路先鋒。
結果皇帝真的帶領軍隊北伐,那次我、孟丹青、西門真森都在北伐的隊伍裡,張雲龍和公孫雄當先鋒,我們三個分別是左翼、右翼、和後隊。
當時三位老國公還都健在。皇帝帶著三個門閥最重要的公子北伐,你說三位國公會如何對待?他們拼了命的往北方送物資,幫助皇帝一舉消滅東胡主力。那次我們一直打到狼居胥山。說實話,那次經歷真的很美好。有的時候做夢都能夢到。
也就是那次北伐的時候,張雲龍與皇帝之間建立絕對信任關係。而我、孟丹青、西門真森之間,其實也有了一些默契。否則這次東府財政危急的時候,孟丹青也不會給我這個面子,勸說孟思勳收手。如果孟思勳不收手的話,靈兒就徹底敗了。而東府也就亂了,我就要向二叔(唐寧)低頭,懇求他的幫助。
現在張雲龍是玄甲大將軍,對皇帝來說,就是最好的靠山。而總監軍曹聖也是天賜皇帝的死黨。曹聖的侄女曹玉簪,又是天賜皇帝寵愛的懿貴妃。
玄甲總督糧官趙挺是皇帝的堂叔,現在皇室成員當中,數趙挺叫得最歡,聲稱代表全部親王向皇帝效忠。如果哪個親王不服,他就要去消滅誰。
玄甲總參將公孫雄是牧王留給天賜皇帝的能人,是鮮卑人,只要皇帝對鮮卑一族保持原來的優待政策,公孫雄絕不會造皇帝的反。
有張雲龍、曹聖、趙挺、公孫雄的支援,所以現在皇帝已經基本掌握皇室大權。
而玄甲軍五大將當中,唯獨總副將陳青被調離。同時收回第三師(金吾衛)中郎將的虎符。不過皇帝對待這位表哥還是非常仁慈的,保留了陳青的爵位,讓他安安穩穩當一個侯爵,以後別參與軍務也就是了。
只要陳青交出虎符,並且獲得妥善對待,其他中郎將就很容易接受皇帝的調派,當然他們不接受也不行。皇帝要把那次北伐時認識的人提拔起來,這樣他才會感到放心。”
蘇御點頭道:“天賜皇帝仁慈而智慧。韜光養晦許多年,終究沒有白費。而那位牧王千歲,真是高瞻遠矚,令人佩服。”
唐振笑著點了點頭,放下筆:【都說天賜皇帝懦弱,其實我覺得那只是一個假象。是陳太后太強橫,所以才會顯得皇帝懦弱。不過皇帝的身體是真的不行,聽宮裡傳出訊息,皇帝竟然宿便如血。我問過太醫,這病沒辦法治好。
皇帝親自上朝,這才三天,就覺得身體不行了。昨天晚上邀請三位國公入後殿商討,要立太子,並讓太子監政。
太子才三歲,如何監政?
這明擺著是要立皇后,讓皇后帶太子上朝。
皇帝說我有鎮國之才,說孟公有治國之才,說西門公有富國之才。只要我們三個齊心協力,大梁朝必然走向富強。至於坐在龍椅上的人是誰,其實並不重要。
當然這話是他自己說的。
不過我倒是挺認同他的話,尤其是對丞相孟丹青的評價。孟丹青這個人很不簡單,他不僅能照顧好孟氏家族,還完全有能力治理國家。更可貴的是,他有一顆治國之心。
這非常了不起。只要有他在,大梁朝就不會亂。
我會支援孟丹青治國,同樣孟丹青會幫唐家還債。
而西門真森那個鬼東西,從來都是和稀泥的。他那個人一直秉承‘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生存之道。我們都懶得搭理他,可有的時候不搭理他又不行。
他真的是又臭又硬,又奸又滑,從來不吃虧的主。西門家族選他當繼承人,真的是沒選錯。他們西門家一直都是這個死德行。表面上讓你看出他想幹什麼,可是背後一刀往往都很致命。】
蘇御點點頭道:“皇帝的智慧一直被低估,雖然長期處於蟄伏狀態,其實他對朝堂之事洞若觀火,對十八哥的評價也是一針見血。論大梁朝最能打的人,非十八哥莫屬。”
這句話好像說到唐振心縫兒裡去了,他誠然一笑,說話的興致變得更高:【皇帝還說,之前太后的一些政策太過強硬,阻塞言道、苛稅害民、兵賦過甚、刑罰過重,動不動就要砍人手、剁人腳、挖眼睛、割舌頭,導致梁朝有太多的殘疾人。這非常不好。
這些酷刑,看似能讓皇權穩定,其實好似螞蟻噬象,會把大梁朝國祚耗盡。如今皇帝要廢除這些惡法。要把那些砍手躲腳挖眼割舌的刑罰廢除,改成在臉上刺字。這樣既能懲罰那些罪犯,又能保證他們還有勞動或服役的能力。
對於太后的諡號,現在皇帝要封她主諡號為“武烈”,因為太后當政時期,發起了太多的戰爭。本來皇帝是以開玩笑的口吻說出來的,可滿朝文武卻沒有一個反對。這事反而就這樣坐實了。或許皇帝也覺得哭笑不得吧。】
說到這裡,唐振苦笑搖頭。
自從蘇御認識唐振以來,第一次聽他說這麼多話。
以前找唐振辦事的時候,唐振都是先問情況,然後直接給出結論或者指導意見。可這次不同,唐振滔滔不絕說了一大堆。
看來他心情真的很好。彷彿看到了某種曙光。
唐振說,孟丹青有治國之心,可蘇御覺得,唐振的治國之心比孟丹青還要強烈。這個人非常有民族責任感。有他這樣的人擔當梁朝大權,對梁朝甚至民族來說,都是大幸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