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李五依舊待在這裡,看著那堆破爛傷心欲絕。
被弁長壽生拖硬拽,他才不情不願地出了倉庫。
宜蘭科學院與軍事學院相鄰,甚至未來規劃另一個師範學府,此地可被稱之為大學城,至於名字命名則是由鄭軒欽定的。
雖然眾人有說不出的奇怪,但依舊照著來。
“喝完酒回來再想吧,別愁眉苦臉的,老大人了,婆娘孩子都有了,像話嗎?”
弁長壽瞧著李五心事重重的樣子,便數落一番。
李五心情依然沒有變好,“這沒做好,我心有不甘呀!”
“不就是一臺小小的蒸汽車嘛,等回來咱們一起弄,不就得了,你別想這些有的沒的,吃飽喝足再回來。”弁長壽拍著胸脯說道。
李五拿手指著他的胸脯,“這是你說的,我可沒有逼你,別到時候跟我索要工錢,老子窮光蛋一枚。”
“行行,就你事多,免費幫你打雜行了吧?”
兩人邊聊邊走,最後來到了學院門口外的小門庭。
弁長壽費了許久才瞭解了這門庭的用處,是用於等候公共馬車,這就類似於大清地主爺的馬車。
但這種馬車卻是多人共用,擁有四個輪子,還有車棚,收費也較為合理,約二文錢便能上車。
原本弁長壽覺得這公共馬車是虧本買賣,可上車後才發現,一輛公共馬車能夠擠下十二人。
而且每個人所下的地方不一樣,有時半路上便會停車下了一半人,而後又會有人補充進來。
一次往返,至少能賺五十文以上。
一輛公共馬車,一天能來回十五次,如此一來每天約能賺七百多文錢。
這可是一本萬利的買賣,並且老百姓也覺得不貴,二文錢能走如此長的距離,有閒錢的老百姓都願意搭乘。
反正弁長壽就很願意搭乘公共馬車,來回也不過四文錢,對於每月有二兩銀子軍餉的他來說,綽綽有餘。
但此時是週末,整輛馬車都顯得非常擁擠。
十二人的座位,硬是擠下了十六人,要不是馬車伕攔著,可能還能再擠下七八人。
畢竟學院週末,太多書生想要出來閒逛,而公共馬車有限,所以只能擠著,要不然走路到城裡。
不過此地也衍生出了一個行業,那就是拉車伕的。
這是今年才開始流行起來。
鍊鋼廠將多餘的次鐵,製造了由人力拉的車輛,原本只是給工人拉磚和水泥用的。
也不知道哪個天才工人,改造一番變成了拉人的人力車,平時的時候便是拉磚,到了節假日時,人流繁忙,他便用於拉人,賺得盆滿缽滿。
有第一個人吃螃蟹,並賺得讓人眼紅,就陸陸續續地出現其他人。
所以到了週末,就會有不少拉車伕聚在了校園門口,給那些坐不上公共馬車的書生幹體力活。
不過弁長壽聽說價格可不便宜,一次要花費七八文錢。
但好處是不用與人擁擠,而且這種車寬敞,甚至還有拉車伕往上面墊起了墊子,坐起來舒舒服服。
與那些私人專用的洋式馬車非常相似,都有軟墊,比公共馬車的硬座舒服多了。
弁長壽覺得日後自己有錢了,也要嘗試一次。
“每次跟你出來都要擠馬車,或許咱們八字不合。”李五頗有一些說辭。
他與弁長壽兩人共同擠著一個位置,但已經半個屁股離開了車位,搖搖欲墜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