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算上進貨的馬伕,相關的產業人員就多達了兩千人。
這裡無他,想要提高造船的速度,只能往工人數量上下功夫。
輪班倒,材料的運輸,以及流水線班的作業,也都是下功夫的地方。
甚至宜蘭還為整個船塢配套好幾條道路,為的就是更快的物流運輸。
如今整個船塢成為工業區。
以船塢為基準,形成一個產業叢集,小型鍛造工坊,油漆工坊,大型倉庫,織布坊,還有專門製造麻繩的地方。
現在宜蘭可是有兩大產業叢集。
一個是以兵工廠鋼鐵廠為主的工業叢集,一個是以船塢為主的工業叢集。
每天物料吞吐量巨大,負責郵政的船隻已經上升至二十多艘,依舊缺口巨大。
宜蘭當今完完全全成為工業城市,若是鄭軒前世,宜蘭也不過是一個農業和旅遊城市。
船塢的九座船廠。
六座正在建造一千二百噸級的風帆戰列艦,兩艘正在建造新一代的飛剪船,最後一個船塢用於研製其他艦船。
木匠們光著膀子,身上滿是木屑粉塵,拿著工具敲敲打打。
他們許多都是臺灣其他城池的百姓,自從郵政輪船通航之後,不少人來到宜蘭謀求工作。
特別是對岸,人口基數龐大,但耕地面積十分不足,他們往往要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
宜蘭的工業區正好可以滿足他們。
此地的薪資待遇不錯,比在大清其他地方的工種更加優待,所以吸引了不少人。
船塢外圍,好幾個工人抬著一個巨大的木頭,都是其他地方已經塑好形的木船零件,往船塢內走去。
隨後來到一臺巨大的木塔吊下,將木頭綁住繩子。
幾個人操作一臺蒸汽機,嘭次嘭次聲響之後,整臺機器控制著塔吊,吊緩緩地運動起來。
工人們依次操作齒輪,塔吊將已經縮好型的木頭放進了船的龍骨之中,下面的工匠則進行調整,確定之後再將它安放其中,隨後一大群人將木頭與龍骨結合在一起。
而不遠處的海港上,好幾艘戰船正在試航,能看到穿著藍色軍服海兵,為接收戰艦做著準備工作。
此時的王貞儀看著這一幕,眼睛裡滿是好奇之色。
她可是沒有來過船塢,第一次見到這充滿朋克氣派的船塢,彷彿像是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一般。
滿臉的震驚與興奮。
在大清根本見不到這些東西,甚至她都有些懷疑自己的眼睛,感覺一切顯得虛幻。
“這些都是跟紅毛購買的嗎?”
王貞儀瞧著那些充滿力量感的蒸汽機,問道。
鄭軒搖頭否認,“紅毛可沒有我們厲害,他們的蒸汽機只用於抽水,以及紡織業,這些都是咱們自己研發出來的。”
當然,鄭軒沒有告訴他,許多東西都是自己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