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三日,是《富州晚報》採訪林陽的日子。
早上八點半,林陽來到了醫院,一如既往地進入16號病房查房。
不,他這個不能叫查房,叫查床。
他只看47床,只看夏萬軍一個病人……
夏雪晴的骨灰被裝在一個老檀木盒裡擺在床頭,夏母的狀態在慢慢好轉,夏萬軍清醒的時間也多了起來,狀態也不錯。
估計國慶後,病房組的醫生一回來,夏萬軍就能開始進行手術。
一番囑咐之後,林陽準備離開。
離開之前沒忘了關注一下46床,他特地瞥了幾眼,見只有老太太躺著在看電視,天天守著的老頭子居然沒看見蹤影。
搖了搖頭,沒多想,回到了會議室等待接下來的採訪。
上午九點半,谷魏攸領著《富州晚報》的記者宣雅來到了外科會議室。
老谷被歐陽雄飛以帶教老師為理由特別徵用。為了真正坐實林陽帶教老師的稱號,他只能放棄陪孫女,特地跑來醫院一趟。
宣雅看見林陽的時候就眼前一亮,她多年混跡報社的眼光當然不至於被林陽英俊的面容所吸引,而是被林陽的認真。
林陽很早就在裡面等著了。
因為無聊,他拿了一本病房裡頭的《口腔頜面外科解剖圖譜》正在細細精讀,手上拿著的筆時不時敲敲下巴思考。
挺拔的背脊坐在椅子上,渾然沒有察覺這邊開門進來的兩人,眼中似乎只有桌上的那本書。
宣雅舉起胸前的單反,“咔嚓”一聲記錄下了眼前的場景。
此時林陽才被相機聲吸引得轉過頭來。
回頭只見是谷魏攸和一個女子,他急忙起身。
“谷主任。”
他確實一時沉浸到書籍裡去,融合了“主治醫師經驗包”和“口外頜面外科精通級結業課”後的他,再看這種書籍的時候居然還有不菲的收穫。
以往邊邊角角被忽略的隻言片語都一下變得清晰起來,原來以前從來沒注意過的東西才是真正的乾貨……
“介紹一下,這位是《富州晚報》的記者宣雅,這位就是林陽醫生。”谷主任朝林陽點點頭,然後中氣十足地給兩人互相介紹。
宣雅一頭短髮,脖子上掛著一臺單反相機。她個子不高,就比谷主任略高一些。
她走上前來,伸手道:“你好,林醫生!”
聲音裡透露著一股記者獨有的氣質,應該稱之為……“知性”?
“你好,宣記者。”
這倒是一個奇怪的姓,林陽心中想到。
谷主任招呼著兩人坐下,值班護士端進來了幾杯陶瓷口杯裝著的茶水。
“終於見到傳說中的林醫生了,這幾天富州的焦點就是你,醫鬧事件尚未平息,前天你就又在大庭廣眾之下救了一條生命。”
宣記者經驗豐富,已經迫不及待地開始打進入話題。
“你可以先說說前天救人的事嗎?據我們瞭解,住院的傷者已經打算出院給你送錦旗了。”她沒有用“您”這個稱呼,旨在拉近她和林陽的距離。
說的是海邊受傷的那個“釣魚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