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 突厥南侵 (第1/2頁)

太白金星在白天出現於天空正南方的午位,這種天象無論在哪個朝代,皆是大事。

觀測到這天象後,太史局的太史令不敢耽擱,立刻進宮求見李淵,向其稟告了此事。

李淵對此不置可否,吩咐太史令繼續觀測天象後,便打發他離去了。

與此同時,一騎快馬從官道上飛馳而來,直衝長安城西金光門。

守衛金光門的武侯遠遠看清奔來的那騎身背文書袋,便明白來人乃是驛騎,連忙將城門外排隊檢查公驗,等待入城的百姓驅趕到一旁,敞開城門讓開道路。

武侯們都明白,能把驛馬催得如此之急,不是三百里,就是五百里急遞。

大唐為了資訊傳遞通暢,設立了上千個驛站,負責驛騎的食宿與馬匹更換,併兼顧了接待來往官員們的工作。

唐律規定,驛騎傳遞文書之時,每過一驛便須換馬,若不換馬則須仗八十。

若是驛騎超時,或是應遣而不遣者,杖一百;文書晚到一天杖八十,兩天加倍,以此類推,最重的處徒罪二年;因書信延誤而致戰事失敗則判處絞刑。

所以驛騎送急遞文書時,是任何人都不可阻礙的。

正如詩云,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流星。

當然,後世或者影視劇中杜撰的八百里加急是不存在的。

唐時規定,驛騎每日最少送出一百八十里,若是重要檔案的話,就要求三百里,如果是皇帝敕令或者緊急軍情,則須日行五百里。

日行八百里,累死驛騎也是辦不到的,那只是文學修飾手法而已。

驛騎經過金光門時,也未減速,只是在馬背上遙遙朝武侯們一拱手,表示感謝後,便徑直催馬衝入金光門,馳上金光門大街中央的御道,朝皇城方向疾馳而去。

不多時,從太極宮中便有數名內侍策馬而出,四處奔走。

正在杜府喝暖房宴的李二,也被宮中內侍尋到,傳李淵口諭,宣其立即入宮。

李二不明所以,倒也不敢耽擱,連忙起身,跟著內侍入宮去了。

與李二一併被召入太極宮的,還有裴寂、陳叔達等諸位朝堂相公。

李二匆匆離去,倒是引得一眾賓客們很是詫異,互相交頭接耳,小聲議論起來。

老爺子與杜如晦、房玄齡、長孫無忌、程咬金等人互相看看,也不知發生了何事。

出了這檔子事,眾人自然無心繼續飲酒。

端木、杜兩家的暖房宴,就這般草草結束了。

送走前來道賀的賓客後,老爺子等人略一商議,乾脆趕去了秦王府,等候李二歸來。

李二雖然被李淵敕命為皇太子,但出於對其兄長,前任太子李建成的“尊敬”,他暫時還未搬去東宮居住,依舊住在秦王府中。

老爺子他們離去後,端木天仔細回想了一番,大致能猜測到發生了何事。

這個時間段,能讓李淵這般緊張的,也只有突厥人的事情了。

若是他沒有猜錯,老李召李二入宮,應該是為了東突厥首領,處羅可汗之子鬱射設,率領數萬騎兵駐紮在黃河以南,突入長城邊塞,包圍烏城一事。

歷史上,正是因為突厥南侵,李建成推薦李元吉領兵,並打算藉機弄死李二以及他的那些嫡系將領。

此事被李二在在東宮的眼線發現,密告李二,才引發了玄武門之變,以及之後突厥頡利可汗二十萬鐵騎南下的禍事。

端木天現在倒是有些好奇,沒有了掣肘,也不知李淵會不會派出李二出征,把突厥提前痛揍一頓。

不過這些事與他也沒什麼關係,端木天也懶得瞎操心。

此時暮鼓已經敲響,坊門即將關閉,端木天也回了內房自己東廂房,吩咐婢女燒火,他也要泡澡沐浴。

這新宅改建好後,他都還沒享受過呢。

很是舒坦的浸在溫熱的池水中,端木天甚是滿意。

最新小說: 三國:從街亭開始 我是山大王 三國:一紙婚書,岳父竟是呂布 大唐第一莽夫 大明:從洪武末年開始 官居七品:我的縣令生涯 傾城廚妃有點田 大唐第一仵作 神話版大明 大唐:彩禮加倍,反手迎娶長樂 紈絝第一君 醫凰無雙 水銀:伏間的女仵作 明末:我要當皇帝 呂布從一隻麻雀開始的逆轉人生 1635漢風再起 是!女王! 暮禽相與還 朝華碎 關於我穿越大明當皇帝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