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版印刷與活字印刷比起來,弊端很多,但端木天與老爺子之所以不搞活字印刷,卻也是有原因的。
其實自從活字印刷誕生,它的應用普及程度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大。
甚至到了有清一代,雕版印刷依舊是主流。
直至清末民國初年,隨著民間開始大規模辦報,活字印刷的春天才開始到來。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不論哪朝哪代,識字率都非常的低。
使用活字印刷,負責排版的工匠就必須識字,否則無法完成排版。
而雕版印刷則不同,刻雕版的工匠幾乎都不識字,但他們只需要根據書稿描摹雕刻就行。
端木天可不敢奢望,在大唐找一批讀書人來當工匠,那根本就不現實。
另外活字印刷要想字跡清晰,就必須使用金屬活字。
在唐時要鑄造金屬活字,也是一個艱鉅的任務。
就更不用說,要使用活字印製,單單字模就需要準備幾萬個,還得隨著使用時的磨損情況進行更換。
所以,並非技術更先進的活字印刷就比雕版印刷實用。
婉娘頭回見到印刷書籍,新奇不已。
就見工匠們用墨撲沾上特製的墨水,均勻的撲滿用以印製的雕版上。
再將紙覆蓋其上,輕輕用刷子來回刷動幾遍,再將紙從雕版上揭下,由其他工匠取去放在架子上陰乾,一張書頁便印製完成了。
當不過數息時間,就印製出一張字跡清晰的書頁,讓婉娘頓時瞪大了眼睛。
“郎君,這便是你家印製書冊的法子?原來這印書之法,就與拓印碑文一般。難怪當初秦王可大規模印製你家的《端木蒙學》,廣為散發。”
端木天笑道:“雕版印刷自然並不複雜,說穿了不值一提。”
拓印之法,自然早就有之,只是沒人想到可用此法印書而已。
當然,唐人也不傻。
對於唐人工匠而言,雕版印刷不過是層窗戶紙,一捅即破。
端木天估計,說不得現在已經有聰明的工匠,在看過雕版印製出的書籍後,就已想明白其原理了。
這也是早晚的事,所以端木天也並不在意。
他與他娘搞這個印書坊,除了打算利用雕版印刷尚未普及
帶婉娘參觀完印書坊後,兩人都很默契的沒有提起返回長安的話來。
杜曲的風光,自然是長安城內不能比的。
端木莊又是遠近聞名的富庶之地,田園風光極佳,所以端木天便乾脆邀請婉娘,一起四處走走逛逛。
婉娘並未拒絕,於是兩人就這般安步當車,在莊內漫步閒聊。
除了身後跟著一群無法趕走的礙事奴婢,端木天覺得一切都很完美。
正所謂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端木天正享受這般美好氛圍時,卻有名家中奴僕急匆匆了過來。
“稟郎君,有位娘子命奴給郎君送來封信。”
端木天蹙眉,誰會給他送信?
他旋即便想到消失了三天的甄十三娘,臉色頓時一變,立即從奴僕手中接過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