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東面被農民軍和官軍輪番蹂,民生凋敝。夏收糧沒弄到多少。
很多老百姓扶老攜幼的往衛輝,近兩個月跑來上萬人。
大順的糧食同樣不富,尤其產糧主力軍的懷慶府按承諾還沒收農稅。糧食都要掏錢買。
所以對那些災民一天管著兩頓稀粥已經是極限了。
上黨那邊雖然抄了沈王爺的,繳獲不,但是當地山區,窮人更,開倉放糧賑濟後也不富裕了。銀子倒是有百十來,可是無處買糧。
萬幸這次有大順收拾殘,各地沒爆發瘟疫。這事也就李自成一個人操碎了,旁人是不清楚的。
而且去年黃河在孟津段沒有大決,河南老鄉少死幾十萬人不,農業也沒被耽誤多少。這事也就李自成一個人操碎了,旁人是不清楚的。
他爸,今年玄巡撫反倒戒嚴黃,一粒糧食都不讓過。到哪說理去。
無論是為了老百姓的活路還是考慮大順軍的生存、發,懷慶、衛輝一定要堅持到秋收。
可隨著趕來的明軍越來越,高起潛等人哪還跟你交朋友。李自成毫不懷,只要對方有機,一定會徹底剷除大順軍。
別拿豆包不當幹,明軍再爛也不能大意。李自成總是吹噓天下無,其實壓力很大。
七月初,李自成快馬加鞭再次趕到衛輝。
隨之收到個好消,京城剛出來的勇衛營原路返回了。吳襄父子也帶著遼兵回老家了。
大明邊關有,崇禎皇帝也要考慮自身安危。
今年林丹汗瘋了一樣的連續出兵七八,不只是在陝西鬧,宣大那邊軍情也緊。這還只算人數上萬的大規模行,零星幾百人的入寇更是數不清次數。
或許草原招災比內地更嚴重。
宣大總督張宗衡收容了上萬蒙人。
李自成暫時沒能力影響到那,所以林丹汗仍然做出了原歷史線的舉動。
但是孔有德等人這次可沒投,帶來的後續反應就大了些。
自從後金興起之,明朝在遼東節節敗退。到了崇禎,原來管轄二十五個衛的遼東都,已經被分為兩處互不相連的小塊區域。西部就是寧遠、錦州、大淩河一,而東部則以南四衛(金復海蓋)及皮島等沿海島嶼為根據地。
其,明軍東線的防禦重心原本並不在旅,而在海上的皮島。這主要是從防禦和機動性考,旅順位於半島最南,三面環,一旦敵軍從陸上來,倘若沒有戰,如同絕地。而皮島地處海,當時後金出海能力有,對島上形不成太大的威脅。
孔有德、李九成、毛承祿、耿仲明發動「登萊之亂」,明廷從多地調集兵力增援。當,孔有德一黨的高成友盤踞在旅,阻斷關寧、天津方向的增援明軍。於,黃龍率軍離島登,收復旅,之後就長期駐紮旅,不回皮島。
….
本章未,請點選下一頁繼續
原本孔耿二人慾圖旅,一是急於在新主子面前立功;二則兩個人與駐守旅順的總兵黃龍有仇。尤其是耿仲,他與黃龍之間可以說是仇深似海。最後是孔、耿兵敗乘船逃亡後金。黃龍率軍一路追,叛軍傷亡慘,多位叛將被,孔耿二人也差點死於黃龍手中。此後雙方勢同水,欲把對方置於死地而後快。所以於公於私攻打旅順都是不二之選。
因為旅順的特殊地,進攻旅順必須有水,後金早就想攻旅,只是苦於缺乏戰船、訓練有素的水軍和攻城的火炮、熟練的炮,齊全之後自然會出動。何況還有孔耿這種熟知當地形勢的帶路黨。
這一,***沒得到帶路,黃龍也沒有被聲東擊西的詭計把主力調離旅順。後金壓根沒有出兵打算。
大順間接給大明續了一口氣。這事也就李自成一個人操碎了,
旁人是不清楚的。
可嘆朱由檢恩將仇,反而調集大兵圍剿短毛。
沒有遭到蝴蝶效應的還有南洋那邊。
料羅灣海戰前奏已然開始。
荷蘭自萬曆三十年(1602年)開始在東南亞進行香料貿,為了拓展與大明方面的貿易往來(尤其是絲織品)於1624年在澎湖建立城堡。
隨之明廷以絕對優勢的兵力包圍澎湖並與荷蘭人交,後荷蘭人退出澎湖。
但交涉過程中福建巡撫商周祚提出如果荷蘭人願意退出澎湖並前往灣島的,願意保障福建至大員間的商業往來。
由於禁海令影,實際商巡撫開出的是空頭支票。而且荷蘭方面的對中貿易完全受制於鄭芝龍的決定。
荷蘭方面自然有所怨,並不斷的向鄭芝龍提出在大明港口自由貿易的提,並協助鄭芝龍於崇禎三年(1年)擊敗當時在東南沿海勢力最強大的海盜李魁奇以試圖換取在大明的自由貿易。
鄭芝龍雖然實力不,但明面上的身份僅為廈門遊,因此實質上並沒有決定與其他國家的貿易許可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