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放亮。
李自成折騰了半宿,此時還在大床上補精神。
城裡的民眾可沒那麼安逸,小心翼翼的開條門縫往外瞅,一隊隊的大順軍往來巡邏,街面上並無亂象。
然而很多人還是不敢出門,尤其是富戶;很多商鋪也不敢開張,都在觀望事態。
東昇客棧的老闆自詡店內出了個大順軍,有了後臺絲毫不慌。武會鏢局前鏢頭竇明運昨日帶著滿身血跡回到客棧,被老闆、掌櫃伺候的像皇帝一樣舒坦。
府前街的利民當鋪同樣膽子大,早早的就營業了。
這家大鋪子比較倒黴,昨天被一隊地痞哄搶了店面,損失不小。
本來他家給天地會交納保護費,店內也有幫會成員坐鎮。可大順軍攻城時,天地會全體出動去看守王府了,哪有空管當鋪。
“遠瞧一座城,近看似木籠。裡面住著孫猴豬八戒,竟賺爺爺銅。”
“一座城”形容建築雄偉宏大。舊時當鋪都是獨立院落,高牆大瓦房,門口都有高臺階。
大門邊的牆上寫著個巨大的“當”字。算是廣告吧,人家為了醒目,讓缺錢想當東西的人,打老遠就能看到當鋪。
可老百姓卻不這麼講,他們認為“當鋪”牆上的“當”字是“上當”的當字,進當鋪又得上它的高臺階,這連起來不就是“明知道是當(上當),您也得上。”
當鋪櫃檯高四尺五到五尺,快一人高了,顧客只能仰視當鋪先生,給東西也要高高舉起,才能放到櫃檯上。
當鋪之所以要高櫃檯,不是為體現高人一等,無非是怕“捱揍”。
來當鋪的人肯定缺錢,心裡本來就不好受,再加上當鋪先生故意貶低貨物成色,估價甚低,自是心裡有火。那搞不好一旦一言不合,這窮火一上來,顧客直接揮以老拳打罵起來。
所以,開當鋪的人吃過虧就學精明瞭。咱把櫃檯砌的高高的,顧客想打人,您夠不著啊!您有氣也白搭。
挨幾句罵倒是無所謂,掙錢嘛,不寒磣。何況反正捱罵的是夥計和朝奉,掌櫃、東家的又聽不到。
懷慶府城這家當鋪的東家是徽州人。
徽商發端於唐宋,興盛於明清,在當時的影響力之大有“無徽不成鎮”之譽。
敬仰激進思想家李贄的湯顯祖——這老漢過世十多年了,在萬曆年說:“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遊。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
徽商有錢,眾所周知,是李自成垂涎欲滴的大餐。
徽商,一般專指徽州府籍商人,不是整個安徽商人群體。入清後江蘇與安徽兩地才分開,省名取當時安慶、徽州兩府首字合成,那時才有了安徽。
徽州包括一府六縣,即歙(shè縣、黟(yī縣、休寧、祁門、績溪、婺(wù源。
地處“吳頭楚尾”的皖南之地,山高林密,田地貧瘠;又經過歷史上晉、唐、宋三次自北向南的移民潮,此地更是陷入“人多地少”的窘境,成了名副其實的貧困山區。
“徽人多商買,其勢然也。”多商人的原因跟山西差不多,地狹人稠。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
徽商中多鉅富,更多的卻是那些自幼擔起重擔、行走四方的普通小商販。
徽州人挑著擔子,翻越崇山峻嶺,經六七十里徽杭古道走到杭州,再沿運河、長江闖天下。
他們一共闖出了四大門派,分別經營木材、茶葉、食鹽、當鋪等生意。
徽州山多樹林子多,他們先賣自己家木材,生意做大後又將四川、貴州、江西、湖南的木材走長江運到江南發賣,又把福建的木材走海路運到蘇浙皖賣,做中間商賺差價。
茶葉有一條完整的產業鏈。茶號就是茶葉加工廠;茶行是批發商,茶莊是零售商;茶棧算金融機構,主要給大商號發放貸款、介紹生意,收取手續費賺錢。
徽商把茶葉整個產業鏈上下游都吃完了。萬曆十五年時就能年售350萬公斤茶葉。將來到清代時達到鼎峰,乾隆年光在北京就有上千家茶莊,從大城到小鎮,徽商幾乎壟斷了茶葉生意,賣松蘿、六方、毛峰、烘青、炒青、花茶各色茶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