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歷史,向來有三百年王者興的怪圈。也就是王朝週期律。
王朝初期:田園荒蕪、人口稀少,朝廷鼓勵農桑,與民生息。
王朝中期:市場繁榮、人口眾多、矛盾隱藏,上位者驕奢銀逸。
王朝末期:土地兼併嚴重、各種矛盾激化,天下大亂。
舊王朝歷史都有著相似歷程,即興盛——停滯——衰亡,而由新的王朝所取代。
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只靠一個聖明皇帝根本無法挽救末期大勢。何況也未見的真聖明。
那怎麼打破王朝週期律和迴圈論?靠柿油抿煮嗎?
李自成不知道。
但是他清楚,在這片土地上,善良的老百姓最富有忍耐力,他們甚至強大到沒有神經的地步。
他們但凡有口飯吃就不會跟著去造反。
農業社會自然是靠地吃飯。因此解決了土地問題就能安撫住小民,也即是所謂的得人心者得天下。
李自成看著一圈士子,“我還是那句話,朝廷要麼讓老百姓都有飯吃,要麼殺光他們,不然流寇是不會滅的。”
“即便流寇滅了,關外建奴呢?”
“奴酋以十三副甲冑起兵,歷三十多年征戰,建國稱汗。遼東局勢糜爛,朝廷可有應對之策?”
“十一年前薩爾滸之戰,朝廷號稱集結四十七萬大軍,結果一敗塗地。”
“四年前皇太極繼位,三年前迫使朝鮮稱弟納貢;兩年前開始綏服蒙古;今又破邊入寇圍京師,前後計六七個月。現在全趕出去了沒有?”
韃子這一系列的征伐都是在與大明遼西軍團、東江軍團,以及高麗、蒙古、別部女真等多方勢力對峙下進行的……直白說,建奴綁著一條胳膊、兩條腿,就逐一把他們打服了。
“你們細看朝廷邸報,奴兵死了幾個?大明兵死了幾個?痛心疾首啊!”
“建奴能來一次,就能來第二次,第三次,乃至無數次。劫掠一回人家實力就增長一分,此消彼長,你們細想。”
李振聲聽得冷汗直冒,顫顫巍巍道:“如此……如此……”
李自成斬釘截鐵道:“大明危矣!”
“噹啷!”
艾毓初手中茶杯掉落。
他急忙問,“李兄,這是你一家之言,還是,還是卜算……”
李自成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八月,袁督師將被凌遲處死;十二月,上命再加派田賦,畝增三厘。是與不是,到時自然見分曉。”
“咚!”
第一次見半仙的艾泰徵從椅子上出溜下去,一屁股坐地上。
屋內一時鴉雀無聲,只有西角樓外無定河水嘩嘩作響。
李振聲擦了把冷汗,“兄弟,慎言!”
李自成放下茶杯,“咱都是自己人,不妨事。你們切不可外傳。某洩露天機,這下少不得要折壽五十年。”
艾毓初舔了舔嘴唇,“李兄,照你所言,將來……”
李自成搖頭,“不可說不可說,我還想多活幾年。你們只需謹記聖人教誨,‘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至於將來,千言萬語就四個字,事在人為!”
眾人略鬆一口氣,這說明局勢還有迴轉餘地。
國事太沉重,也不宜過多評論,免得惹禍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