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伯綸從通州大營校場走出,就在剛才他教導營的教導官授予軍旗和佩劍,這支由北府軍中精挑細選的老兵組成的教導營由雷鳴東督導,專司編練新軍之事,而今天正式組成了大明第一個軍事學院,皇明講武堂。
講武堂分了步兵、炮兵、工兵、舟橋後勤、參謀、指揮及偵查科,其中很多教導官是戰場上受傷的老兵或軍官,講武堂培訓的是軍隊中的軍官,第一批入校學員包括將官子弟、勳臣之後及在戰爭中立下功勞計程車卒,而第一個標準便是識字和術算。
第一批學員只有不到四百人,都是年齡十五到二十歲的年輕人,而講武堂的第二批學員招募已經進行中,按照三七分成面前北府五軍和大明百姓,除了硬性的身體素質考核之外,還需要文化知識和術算的考核,特別是術算,只有優秀者才能進入指揮、炮兵、參謀這三科。
因為講武堂學員入校就是軍官待遇,退役則擁有充任地方官吏的機會,表面上套用了大明武舉的規則,並且由朝廷宣佈,文武平等,讓參軍徹底擺脫下九流的行列。
唯一令孫伯綸有些意外的是,雷鳴東卻不想擔任講武堂第一任祭酒,這個戰陣出身的將領無論如何也不想成為官僚,然而他上戰場的理想最終被孫伯綸徹底打破,最終妥協的結果是,講武堂的祭酒由孫伯綸擔任,日常事務由雷鳴東負責。
有了教導營和講武堂,北府軍團擴軍正是走上了正規化和體系化的道路,孫伯綸非常滿意這個結果從通州大營出來後,一直到登上四輪馬車都是飄飄然的。
北府的第一種四輪車用於炮車之上,後來隨著後勤和商業的發展,由元老院出面,設計製造了四輪貨車,大大增強了軍隊和商隊的運輸能力,當然專門用於富貴人家的四輪馬車也是應運而生,如今在整個京城已經成為時尚,除了一些大豪商,只有軍機處、內閣和六部才有機會使用。
小房子似的的車廂有著明顯的圓拱線條,頗有先秦之風,分為兩個部分,前後尊卑有別,前排的主位可以並排坐兩人,而後部分則是供僕人坐的,兩兩相對共四人,牧鋒和兩個僕人坐在了後面,而在前面方正化已經坐在裡面等著了。
車廂之中,方正化不好見禮,好在孫伯綸也不在乎這些虛禮,上了車,方正化為孫伯綸開啟了小桌板,放了兩份需要孫伯綸閱定的奏摺在上面,拉開側面的小簾子,兩塊玻璃透光而入,倒也看的清楚。
這便是孫伯綸認可方正化的地方,做事細心周到,上一次一起乘坐孫伯綸只是說了一句採光不好,這一次便是已經改觀了,正因此,孫伯綸讓方正化提督東廠,在幕府徹底轉化為軍機處之後,其中的密諜工作便由東廠負責。
孫伯綸看著奏摺,方正化拉了拉身旁的拉繩,外面掛的銅鈴響起,馬車緩緩前進,穩定而舒適。
“三十萬兩,你們東廠要的可不少。”孫伯綸看完了奏摺,淡淡的說道,但還是在上面打了一個勾表示同意。
方正化笑了笑,說:“魏閹逞兇數年,當真聖上又受到東林逆黨矇蔽,剷除魏閹不算,連帶著東廠都廢了大半,又遭了闖逆禍端,實在是艱難。”
“萬事開頭難,好在還有許多老人在,聽說你把劉若愚請了回來?”孫伯綸笑問。
方正化微微點頭,他也不瞞著,畢竟劉若愚在大明的太監之中也是少有的忠正耿直的,當即,方正化說道:“不僅是劉若愚,王之心也請了回來,這廝捐贓助餉拿了幾十萬出來,堪稱內廷首富,後來闖逆逃竄的時候,他也逃了出來,是個機警的人,雖然有前科,但經驗豐富,人脈關係也在,奴婢給了他一個協辦的名分,未曾有正式的職銜,算是賞口飯吃。”
見孫伯綸並未表態,方正化又道:“用著這些人,也能少靡費一些,若是都不用,怕是就要用銀子去填。”
孫伯綸擺擺手:“尺度你自己把握,莫要旁人說出不是來便好。”
多爾袞造反失敗的事情讓孫伯綸敏銳意識到單靠原先幕府那簡陋的情報能力不足以勝任日後複雜的形勢,這才把諜報一事交給了方正化,當然東廠已經不負責監督百官,主要對外行事,東虜就在近前,自然便是重點。
孫伯綸拿起第二本奏摺,看了一眼,問:“洪家老夫人當真活活餓死了?”
方正化自然知道皇帝和秦王對洪承疇都很看重,自然對這件事上心,於是說:“確實是活活餓死的,老夫人餓死後,洪承疇求皇太極賜予哀榮,東虜貴酋卻以其不服王化,抗拒大清名義反對,也就僵在了那裡。”
“你覺得此事當如何處置?”孫伯綸問。
方正化想了想,說:“洪承疇雖然不忠,老夫人卻是一等一的節烈,奴婢以為若有機會,還是讓老夫人魂歸故里的好。”
孫伯綸笑了笑:“我也是這般想的,此事你且告知陛下,陛下定然會積極主動的,他有了事兒做,也省的總想著找我麻煩。”
“王爺,您的意思是,咱私下與東虜........。”方正化詫異問道,但說了一半又閉上嘴,他認定無論皇帝如何表態,以大明與東虜的敵對,這事可沒有商榷的可能。
孫伯綸微微搖頭:“老夫人節烈剛直,大明百姓無不敬仰,便是男兒也是自愧不如,如何能暗箱操作,不僅不能暗箱操作,還用轟轟烈烈的去做,祭奠、供奉一樣也不能少,至於老夫人的屍體,我們要不回來,便讓南京的人去頭疼去,雖說我們與南京勢成水火,但到底還都自認大明正統,這件事上也該合作一把吧。”
“奴婢明白了,也順便敲打敲打南京,如今遼鎮沒了,與東虜別再走那麼近。”方正化笑著說道。
孫伯綸笑了笑,將打了勾的奏摺放在匣子裡,端起茶杯給方正化倒了一杯茶,方正化忙笑著接過。得益於通州到京城這條道路已經修葺完善加上四輪馬車的減震作用,在車廂內喝茶也不會潑灑,孫伯綸正享受著這個時代少有的奢侈,馬車卻是一陣晃動,忽然停了下來,孫伯綸手中的茶潑灑了出去,灑滿了車廂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