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是透過與他人的談話來獲取資訊,並使處理事情的行為更有秩序、更有效率,更能夠在這個充滿合作的世界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你可以深入地想一想,你所有的影響力、號召力、凝聚力是不是都因為別人接受你才產生的?而不掌握說話和做事的藝術又豈能輕而易舉地讓他人接受?
那麼,在職場上,怎樣說話和做事才容易讓上司接受呢?
一、先說說話
一個小孩對他爸爸提出了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爸爸,我是誰?我的身體裡面是什麼?”
這個問題的確很難回答,於是,他的爸爸不得不換一種方式來解答這個問題:“你去樹上摘一個果子來。”
孩子跑過去,他從樹上摘下一個小果子。
父親問:“它是什麼?”
孩子說:“是果子。”
父親說:“把它切開,看看它裡面是什麼?”
用力切開後,孩子說:“有很多小種子。”
父親說;“選出一粒種子,把它切開,再看看它裡面是什麼?”
孩子說:“什麼也沒有。”
父親說:“這棵大樹就是從這個“沒有”里長出來的。你也一樣。”
那個男孩開始思考這個問題。幾天以後,他又來找父親,他問:“‘沒有’是怎麼和大樹混在一起的呢?”
這個孩子太聰明瞭,父親不想騙他,但是這樣深奧的問題怎樣回答呢?
父親想了想,說道:“你去拿一杯水來。”
孩子拿了一杯水。
父親又說:“你去拿一點糖來。”
他拿來糖,然後父親說:“把它們放在一起。”
糖在水裡溶化了,父親說:“現在,你能把糖和水分開嗎?”
孩子說:“不能。我連糖跑到哪兒去了都不知道,怎麼能把它們分開呢?”
父親說:“你試試看。”
孩子往水裡看,但是他看不到糖,因為它已經溶化了,孩子搖了搖頭。
然後父親說:“你嘗一嘗。”
男孩嘗一口,它是甜的。
父親說:“就像這樣。你也許不能決定什麼是有,什麼是無;它們彼此交融,就像水和糖一樣。你可以嘗一嘗,然後你就能知道水裡面有糖。”
這位父親面對他有些懵懂的兒子的提問,用如此巧妙的話語將如此深奧的道理淺顯地表達出來,使孩子能夠清楚地理解其中所蘊含的道理。可以說是很會說話了。
任何人都需要說話的技巧,但這些技巧不是你一天就可以學會的。尤其是在職場中面對上司時,你的語言詞不達意或離題萬里,往往會引起上司的反感,他也會對你的本身能力有所懷疑,這樣對你的前途將產生不良的影響。而一旦掌握了這些技巧,你就能夠更充分地瞭解自己和他人,並且能夠給予他人所需要的資訊,也能獲取和評價自己所需要的資訊。
因此,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上,面對能對你起決定作用的上司,掌握好說話的技巧就尤其重要了。
在職場上,要想掌握與上司說話的成功技巧,你首先要從做一個好聽眾開始,因為溝通是雙向的。以下4個方面應引起你格外重視:
(一)全面而準確地領悟上司發出的資訊
任何人講話都希望聽眾專心致志,而在聽他人講話時的三心二意或心不在焉,往往是造成溝通失敗的重要原因。上司在工作中是你的領導,不管是出於他的本能意願,還是出於你禮節性的常識,你都應該給他營造一個令他滿意的講話環境――做一個積極的傾聽者。也就是說在上司講話時,你要目光與他對視,適時地點頭或回應他,讓他感覺到你是在認真聽他講話。
準確接受資訊的第一步是,關注講話者,讓對方陳述。此時你最重要的是專注地傾聽,而不是假裝注意。要把上司所講的內容、感覺和深層意思都完整地立體地聽進去――用你的眼睛、耳朵和心靈去聽、去感知、去領悟。
準確地接受上司所發出的資訊的關鍵是讓上司有被尊重感,讓他覺得他講的內容很重要,很值得下屬用心靈來關注其講話的內容。
如果上司講的內容引不起你的興趣,致使你的注意力分散的話,你可以透過各種方式來改進自己集中注意力和關注對方陳述的能力。比如透過改善環境,調整心理、生理及言辭行動等方面去提高傾聽的能力,從而準確地接受上司的資訊,並讓他從你這個聽眾身上獲得滿足感。
1、創造合適的環境――避免噪音以及分散你注意力和影響交流效果的各種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