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如此,黃忠部現今的紮營位置,就是標準的「側水側敵」,他的西面是臨湘城,南面便是湘水河道的分支,中間可供騰挪的地方不到二三十里,王政之所以令魏延去援助徐方那邊,便是因為這裡地形狹窄,兵馬太多也擺不開陣。
文聘年紀雖輕,卻在劉表麾下征戰已久,對這樣的地形一目瞭然,因此聽了那縣尉說完後,當即就明白了揚州軍圍城軍隊所面臨的困境是什麼了,更對揚州軍為何這樣排兵佈陣瞭然在胸,不由微微頷首:「如此說來,若是賊軍攻城,其所會選定的主攻地點定是為臨湘城南無疑了。」
「稟將軍,應是如此。」
「如今情勢便是如此了,」文聘顧盼左右,沉聲說道:「臨湘乃是我荊州長沙的首府,更是北上南郡的咽喉要地,不容有失,雖然張太守不慎中計,先敗一陣,導致城內士氣低迷,但是城內守軍仍有過萬之數,短期內當無失陷之危,咱們也要儘快前去救援!」
「針對接下來的大戰,諸君可有良策?請儘管講來。」
這會王粲也和文聘一起,走到几案上的地圖觀看,王粲不僅身材矮小,相貌不揚,更有一個毛病,每次思忖之時就下意識擠眉弄眼,顯得極為猥瑣,這也是明明是山陽郡的名門出身,卻得不到老鄉劉表重用的原因之一,此時他一邊觀看地圖,一邊便在不停地擠眼,看了片刻,突然說道:「仲業,以我看來,臨湘敵軍的佈陣,似乎不單是隔水相望這麼簡單。」
「哦?」文聘訝然問道:「仲宣(王粲的字)有何高見?」
「仲業你看,城西是黃忠、周泰部,城東是徐方部,黃中部的後面便是建昌的方向,上邊正是羅縣,現在還多了一個魏延,正在沿水而下。去與黃忠周泰部會師,這個陣勢...是不是在擺衡軛陣?」
「衡軛陣?」文聘聞言一怔,旋即探身仔細觀瞧,他也是知兵之人,不一會兒便看出端倪:「咦,似乎的確如此,他們這是做好了持久攻城的準備了嗎?」
衡軛陣,與長蛇陣相似,採用多路縱隊並排的形式,要求大將有高超的戰術指揮能力,善於尋找戰機和在軍隊的輪換中避免疏漏,戰力持久卻不利速決。
相比長蛇陣,衡軛陣在協同作戰的能力要強上許多,不過機動力上稍顯不足,加之人數一旦過多指揮的難度便會變大,所以在天朝戰爭史上的後期,因為戰役規模越來越大,參戰人數越來越多,衡軛陣便逐漸沒落,鮮少出現,反而在東瀛那邊大放異彩。
如日本戰國名將武田信玄所創的「武田八陣」,上杉謙信所創的「車懸陣」,其實皆是由衡軛陣演變而來。
「非也。」王粲說道:「仲業你且想想,如果咱們馳援臨湘,城外目前的幾支部曲,你會先選擇從何處下手?」
「黃忠、周泰兩部並軍,方與徐方部夾河相望,且又深陷‘側水側敵,的死地之險,」文聘沉吟片刻道:「而魏延部又是向著徐方那邊的方向而去,顯然他們這邊的實力更弱,自當先取周泰這一處!」
「然也。」王粲微微頷首,笑道:「先取弱者,這是人之常情,但是仲業請看,周泰部雖弱,東邊有建昌、西邊有湘南,相距皆不足百里,揚州軍在這裡也留下了部分守軍,如果周泰部遇敵,那麼甚至不需要黃忠部幫忙,只這兩座城中便可立時湊出兩千援軍,朝發夕至。」
「而咱們若要去打周泰,也必須要先過河,當其時也,我軍已經過河,與周泰部擠在區區數十里寬度的一片區域之中,一旦建昌和湘南的揚州援軍又忽至湘水北岸,到那個時候,卻是形勢逆轉...」
凝視著劍眉緊鎖的文聘,王粲微微停頓,用力地擠了幾下眼,一字一頓地道:「‘側水側敵,的,已然不再是周泰部了
,而是我軍馳援臨湘的兵馬了!」
一旁的眾將面面相覷,紛紛悚然,有人忍不住道,「先生言下之意,是說王政令麾下幾隻部曲在臨湘城外擺出衡軛陣,其實並不是以攻城為目的,而仍舊是想故技重施,依然圍城打援?」
「估計是這樣的。」
「那我軍該如何應對?」
「嗯...」王粲尋思片刻道:「方今之策,唯有一計。」
「什麼計?」
「不援臨湘,先復湘南、醴陵!」
「先復湘南、醴陵?」
「不錯。」王粲擠眼擠得更厲害了,「必須先行截斷敵軍圍城的側翼,使我軍不必有後顧之憂,隨後大舉馳援臨湘,再取周泰,黃忠兩部、最後與徐方、魏延部在城東決戰!」
漢壽城裡,文聘與諸將集思廣益,謀救臨湘之時,這時的王政也正在思考如何應對已經抵至的荊州援軍。
......
聽到援軍的頭領乃是文聘之時,王政登時不敢大意,立刻便令前線重點關注。
限於年紀尚輕,加上荊州近十年來甚少外戰,此時的文聘聲名更多是顯於州內,尚未曾揚名天下,荊州以外少有人知。
但王政這個穿越者卻是不在此例,他至今記得,後世網路上對於文聘的一句評價,那便是未有敗績!
三國志中的形容則更為具體:聘在江夏數十年,有威恩,名震敵國,賊不敢侵。
文聘隨劉棕降曹操後,相比於官職更高的蔡瑁和張允等人,曹操明顯更看重文聘的才能,對其予以重任,封文聘為江夏太守。
而文聘也沒有辜負這番信任,替曹操守了江夏幾十年,抵擋了多次入侵,可謂不動如山,連驕矜桀驁的關羽也多次被其擊敗,難越雷池半步,尤其是尋口之戰,文聘還乘勝追擊,在漢津搶掠了關羽的糧草,順帶著在荊城燒燬了關羽的戰船。
關羽死後,荊州被東吳所佔,江夏登時便要直面敵國的壓力,不過相比難纏的關羽,孫權可要容易對付得多,即便是在孫權親率數十萬大軍圍攻江夏的時候,文聘依舊能憑藉自身的軍事才能,在兵微將寡的危險境地,堅守足足一月有餘。
期間,文聘在缺少士卒的情況下,還用上了疑兵之計。他特意將自己的情報,暴露在孫權的細作面前,白天故意睡覺,傳遞假的情報給孫權。孫權多疑,自然不敢輕舉妄動,這一舉措替文聘爭取了不少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