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南征 (第1/3頁)

推薦閱讀: 帝國的枷鎖

剛剛來到建安二年的四月,九江的壽春便呈現出一種熱火朝天的忙碌狀態。

無論是州牧官署,各司衙門,每天都有無數的官吏進進出出,有的是文職,有的是武將,或高大、或矮小,或年老、或年輕,衣服和外表各不相同,但是卻有一個共同點,每個人都是匆匆忙忙。

有捧著一大疊檔案的,剛出門,與進門的人迎面撞上,還好是手腳伶俐,沒讓檔案灑落。抬頭瞧一眼對方,兩個人都是同樣嚴肅的表情。但透過他們的眼睛,卻可隱約看出,在嚴肅中,又不約而同地皆含有一點興奮。

不管認識與不認識的,在這個時刻,碰面的人都會互相點一下頭。城府淺的,漲的臉紅脖子粗,像是隱藏了有什麼樣的秘密似的,直往對方看去,欲言又止,但最終還是把話嚥下,只又重重點下頭,彼此擦肩而過。

城中的百姓,生活還是一如既往,和以前相比並沒有甚麼不同的變化。但是在幾乎所有的官署中,卻都陷入了一種亢奮的狀態。

有時候,相熟的人碰在一起,或會忙裡偷閒地立在院中牆角說上幾句話,而每一句話,都是和一個詞、兩個字緊密相關:

“南征!”

便在昨天早上,一份公文已然發下,這份公文由揚州刺史張昭簽署,阜陵王劉赦親自蓋印,明確告知整個揚州,便在不久之前,荊州軍大舉屯集在豫章與長沙的邊境諸縣,欲起邊釁不說,更有支援亂臣華歆割據自立之意。

劉赦殿下的態度十分堅定,揚州內政決不允許外人干涉,有鑑於此,便請得徵東將軍王政襄助。

王政當即表態,無論何時,豫章都是屬於揚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克復豫章更是大勢所趨,任何人都不能干預,更無法阻止!

更是當即下令,會在近日悉起大軍,支援如今駐紮在南昌的甘寧。

這個命令來的看似突然,但是對高層的文武百官們來說,卻又是意料之中。

他們更是更清楚,此番大舉動兵,明面上是為豫章,實則是劍指荊州!

當然,這也勢必是一場規模空前的大戰,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故而從這一刻起,整個壽春中樞都開始做出了全面的動員工作。

作為九江太守的陸績,這段時間更是首當其衝,忙的腳不沾地,甚至幾日都留宿官署之中。

待他好不容易再次走出行署大門,隨從上來問道:“老爺,是回府嗎?”

“不,去王宮,我要去拜見主公。”

隨從高聲答應,旋即招來馬車,載著陸績向前行去。

天將午時,日頭正好,雖有簾幕相隔,陽光依然能夠透入扯內,曬的陸績渾身暖洋洋的,他放鬆了身體,靠在轎上,呼吸著四月的空氣,微微閉起雙目養神,看似沉靜的外表之下,實則心潮起伏。

心潮起伏的原因有兩個,一個因為公事,一個因為私事。

公事當然是為即將展開的大戰,對於陸績這樣的有識之士而言,王政若要鼎足江東,荊州本就是必取之地,這一場戰事自是人心所向,他除了支援之外,更覺得十分振奮。

至於私事,卻是因為陸遜了。

因為尚未及冠,陸遜此時名聲未顯,外人並不得知,但陸績卻十分清楚,他的這位侄兒若論才幹其實遠勝於他,只要按部就班的好好發展,他日必可名揚天下,振興陸氏。

誰知道這小子竟突然跟著周瑜跑去廬江了,不僅如此,居然還入了行伍

等日後戰事一起,廬江那可就成了前線了啊,戰場何等兇險,刀劍無眼的,萬一有個閃失,那他陸家豈不損失大了?

陸績不敢埋怨被王政重視的周瑜,私底下卻不知給陸遜寫了多少信件,想要勸他回來,結果盡都石沉大海,毫無回訊,每思及此,陸績總是一陣惱怒,卻又無可奈何。

若是去央求主公將伯言召回,是否有些不太妥當?

正思忖時,馬車突然停了下來,卻見隨從在外說道:“老爺,王宮到了。”

入得宮中,自有內侍在前相引,王政此時正在書房,郭嘉、徐方、吳勝等人也在。

看見陸績來到,王政笑道:“奉孝和藥師等人剛到,公紀你後腳就來,可是眼看著中午快到,所以都想來蹭飯的麼?”

自從知道陸議乃是陸遜後,王政便對陸績另眼相看起來,加上對方這段時間的表現出色,因此態度也愈發親切以來,私下說話都經常會出現玩笑的口吻。

“諸君來此,定是有要事稟奏。”陸績沒有接話,只是拱手說道:“臣的事情倒是不急,在旁候著便是。”

最新小說: 大秦:我靠讀書入聖,開局召喚大雪龍騎! 回到明朝當藩王 穿到亂世當謀士 穿越之海權時代 重生之保龍一族 三國:漢中祖 劉宋漢闕 當棄妃就是要躺平 長命女 莊周劉禪 吾為暴君 人在隋唐:我爹是楊廣 婚謀已久:妖孽邪皇寵妻狂 東國島津的野望 花式養成權臣大佬 大漢從忽悠開始 大唐:我能交易千年之後 三國:重生為阿斗,開局扶劉備 大明昏君:沒有人能夠背叛朕 大都督呂蒙